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09 道试题
1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变为。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Ⅰ.       
Ⅱ.         
Ⅲ.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Ⅰ   粉红色的溶液或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   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Ⅲ得出结论: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乙同学补充实验Ⅳ,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Co(Ⅱ)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使均降低,但___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Ⅲ和Ⅳ推测氧化性:,设计实验证明: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2023-09-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3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
I.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经过煮沸、冷却后再使用。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Fe2+稳定性的因素
(1)配制0.8 mol/L的FeSO4溶液(pH=4.5)和0.8 mol/L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2 mL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2滴0.01mol/L的KSCN溶液,15min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 pH7.62.7
完全沉淀 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讨论影响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3种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2: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 pH越小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别控制溶液A(0.2 mol/L NaCl)和溶液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2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A 0.2mol/LNaClB 0.1mol/L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2】原电池装置中,其他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3】常温下,0.1mol/LpH=1的FeSO4溶液比pH=5的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2(或3和4),在一定pH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 还可得出在一定 pH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是对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对【资料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2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昆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对SO2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①学生甲用如图E装置制备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中,硫酸体现的的性质有________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②学生乙以粉末和为原料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现欲收集一瓶干燥的SO2,选用下图中的A、B、C、D装置,其连接顺序(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可重复选用)为:___________

(2)学生丙用浓H2SO4和蔗糖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SO2、CO2。现选择下图中的装置,验证混合气体中存在CO2和SO2,A和C中盛放的是品红溶液,B中盛放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其中,能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学生甲实验中,大试管内产生了大量黑色固体。查阅资料知:
①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O、CuS、
②CuS和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但加热下可溶于稀硝酸。
③向含微量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
现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以后,再滴加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此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另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并加热,发现黑色固体最终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生成,管口处出现红棕色。试写出CuS溶于足量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为测定黑色沉淀中的百分含量,取0.2000g黑色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用0.1000mol/L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恰好用去KMnO4溶液23.50mL。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已知:①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
②在碱性条件下,次氯酸盐(MClO)可将Fe(OH)3氧化成高铁酸盐(M2FeO4)。
④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迅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制备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1)K2FeO4的制备
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K2FeO4(夹持装置路)。

①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价。
②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来:___
③A装置作用是产生黄绿色氯气(Cl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④C中发生的反应有Cl2+2KOH=KCl+KClO+H2O,还有生成K2FeO4的反应。写出得到K2Fe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性质探究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得到固体物质K2FeO4
①絮凝实验:甲同学取少量K2FeO4加入浑的泥浆水中,发现产生气体,搅拌,浑浊的泥浆水很快澄清。查阅资料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10H2O=4Fe(OH)3(胶体)+3O2↑+8OH-,请结合方程式,说明K2FeO4的净水原理:___
②乙同学取少量K2FeO4,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黄绿色气体。产生黄绿色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用文字描述)
6 .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已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 Br2> I2,如:Cl2+ 2NaBr = Br2+ 2NaCl。

(1)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D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D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_____(填字母编号)。
编号
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
b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湿润的有色布条
c湿润的有色布条碱石灰干燥的有色布条
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F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E中活塞,将装置E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F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原因是_____
(4)实验室也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16HCl(浓)=2KCl + 2MnCl2+ 5Cl2↑ + 8H2O
①在化学方程式上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②在该反应中,浓盐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或碱性等)。
③上述反应中,有126. 4 g的KMnO4参加反应,若将生成的氯气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次氯酸钙的质量为_____g;制得的漂白粉应密封保存,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0-11-1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查阅资料显示:
a.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b.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c.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d.为白色沉淀。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X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通入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还原性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是_______
(4)根据资料b,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而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悬浊液,加入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同时还可观察到溶液的绿色缓慢加深,即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从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
8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漂白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1)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混合加热,发现了氯气。下图为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请回答:

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下图所示制取氯气的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净化Cl2B.收集Cl2C.尾气处理

(3)已知:常温下用和市售浓盐酸(11.9)反应制取Cl2难以进行。但若用漂白粉(有效成分)、高锰酸钾等与浓盐酸反应,常温下很容易制取Cl2
①已知,如图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Ⅲ处应放入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干燥的有色布条   b.湿润的有色布条   c.湿润的淀粉试纸
装置C的Ⅱ处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b.无水氯化钙   c.浓硫酸
③装置D中一般不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多余的氯气。理由是_______
(4)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资料:84消毒液中含氯微粒主要有;相同浓度时,的氧化性强于是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性,值越大,氧化性越强。
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84消毒液的漂白性,实验如下。
I.向284消毒液中加入2水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慢慢褪色。
Ⅱ.向284消毒液中加入2白醋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迅速褪色。
Ⅲ.测得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
   
①已知白醋显酸性,不具有漂白性。实验I、Ⅱ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②由实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4-04-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9 . 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如图为某品牌84消毒液的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产品特点
本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液体消毒剂。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活病毒。
注意事项
①本品易使有色衣脱色,禁止用于丝、毛、麻织物的消毒。
②不得将本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
③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④需稀释后使用, 勿口服。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常温,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某同学研究 84消毒液的漂白性,实验如下。
资料:84消毒液中含氯微粒主要有ClO-、Cl-、HClO;相同浓度时,HClO的氧化性强于 ClO-;ORP是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氧化—还原性, ORP值越大, 氧化性越强。
I.向 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水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慢慢褪色。
Ⅱ.向 2mL84消毒液中加入2mL白醋后, 放入红色纸片, 观察到纸片迅速褪色。
Ⅲ.测得 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时OR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

①已知白醋显酸性,且酸性强于次氯酸,不具有漂白性。实验I、Ⅱ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表明,向84消毒液中加入较多稀硫酸时会产生氯气,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由实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ORP 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纯净的 Cl2通入一定量石灰乳中来制取漂白粉。
①若通入x个 Cl2全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___________个。
②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024-01-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平行班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漂白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1)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混合加热,发现了氯气。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的装置,请回答:

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上图所示制取氯气的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装置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
(3)已知:常温下用和市售浓盐酸反应制取难以进行。但若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与浓盐酸反应,常温下很容易制取

①已知,如图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Ⅲ处应放入的是_____(填“干燥的有色布条”或“湿润的有色布条)。装置C的Ⅱ处的试剂是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b.无水氯化钙       c.浓硫酸
③装置D中一般不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多余的氯气。理由是_____
(4)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资料:84消毒液中含氯微粒主要有;相同浓度时,的氧化性强于
ORP是反映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氧化一还原性,ORP值越大,氧化性越强。
某兴趣小组同学研究84消毒液的漂白性,实验如下。
Ⅰ.向消毒液中加入水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慢慢褪色。
Ⅱ.向消毒液中加入白醋后,放入红色纸片,观察到纸片迅速褪色。
Ⅲ.测得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时OR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已知白醋显酸性,不具有漂白性。实验Ⅰ、Ⅱ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
②由实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③针对不同物品的消毒,84消毒液需要稀释到不同的浓度来使用。取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加水稀释至,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023-11-2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