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47 道试题
1 . 某同学欲探究H2O2的氧化还原性:
(1)该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探究H2O2的氧化性可以选取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淀粉KI溶液(酸性)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Cl2 ④HNO3溶液
任选一个你所选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H2O2有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继续探究:
资料: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①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
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
②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KMnO4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KMnO4,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Mn2+____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③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MnO2
综上所述,H2O2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对象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4-01-31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17 化学实验综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 . 某小组在实验室用NaClO溶液和NH3反应制备N2H4,并进行相关的性质探究实验。
(1)制备N2H4
   
制备N2H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中水合肼(N2H4 · H2O)的含量
称取产品6.0 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 加水配成250 mL溶液,移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 ~ 3滴淀粉溶液,用 0.3000 mol • L-1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 =N2↑ +4HI+H2O)。
(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 mL,产品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Ⅲ.探究肼的性质。
(4)写出肼的电子式___________,肼为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5)预设肼可能具有___________(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将制得的肼分离提纯后,进行如图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Ag2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验证】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①___________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Ag2O
i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②___________黑色固体是Ag和Ag2O
(6)请完成表中的空白部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7)实验表明,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Ag,还有少量氧化银,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023-05-26更新 | 353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3 化学实验基础(二)(3个考点30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Co(NH3)6]2+会逐渐失活变为[Co(NH3)6]3+。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i.Ksp[Co(OH)2]=5.9×10-15Ksp[Co(OH)3]=1.6×10-44
ii.Co2++6NH3[Co(NH3)6]2+K1=1.3×105
Co3++6NH3[Co(NH3)6]3+K2=2×1035
iii.[Co(NH3)6]2+和[Co(NH3)6]3+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NH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I.粉红色的CoCl2溶液或CoSO4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0.1mol/LCoCl2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KMnO4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III得出结论:Co2+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乙同学补充实验IV,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Co(OH)2>Co2+:Co2+-e-=Co3+在碱性条件下,OH-与Co2+、Co3+反应,使c(Co2+)和c(Co3+)均降低,但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III和IV推测氧化性:Co3+>Cl2,设计实验证明: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H2SO4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
(3)催化剂[Co(NH3)6]2+的失活与再生
①结合数据解释[Co(NH3)6]2+能被氧化为[Co(NH3)6]3+而失活的原因: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实现[Co(NH3)6]2+的再生:____
示例:CoCoCl2Co(OH)2
4 . 某学习小组将Cu与的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准备
(1)稀硫酸的配制
①配制溶液,需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②在实验室配制上述溶液的过程中,下图所示仪器,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Cu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实验探究
【实验任务】利用相关原电池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其他条件相同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进行实验】
(3)利用下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4,记录数据。

装置

实验

序号

烧杯中所加试剂

电压表

读数

30%

1

30.0

/

10.0

2

30.0

1.0

9.0

3

30.0

2.0

8.0

4

35.0

1.0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对电压的影响可忽略。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__________
②由实验2和4可知,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4)由(3)中实验结果,小组同学对“电压随pH减小而增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随pH减小而增强。
猜想2:酸性条件下,Cu的还原性随pH减小而增强。
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在(3)中实验1~4的基础上,利用下表装置进行实验5~-7,并记录数据。

装置

实验

序号

操作

电压表

读数

5

/

6

①向______(填“左”或“右”)侧烧杯中滴加溶液。

7

向另一侧烧杯中滴加溶液

②实验结果为:______,说明猜想2不成立,猜想1成立。
(5)已知Cu与反应时,加入氨水可形成深蓝色的。小组同学利用(4)中实验5的装置继续探究,向左侧烧杯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氨水,相比实验5,电压表读数增大,分析该电压表读数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
【实验结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pH等因素有关。
2023-02-19更新 | 18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变式题(实验综合题)
5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

(1)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验证品红被漂白的产物不稳定,简述操作步骤及现象_______
(3)浸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的还原性,将过量的通入到200mL1.0mol/L的和过量混合溶液中,观察到装置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不考虑溶液中的影响)
①查阅资料   不同浓度的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且产物不单一、不同pH时,的氧化性不同。1.0mol/L的
②提出猜想   猜想1:氧化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
猜想3:_______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限选实验试剂:0.01mol/LHCl、0.02mol/LHCl、3.0mol/LHNO3、6.0mol/LHNO3、3.0mol/LNaNO3、6.0mol/LNaNO3、0.1mol/LKSCN、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_______溶液。出现_______,说明猜想1成立。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2:往图中的装置中加入100mL_______溶液、100mL _______溶液和过量的固体,再通入过量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2成立。
④交流讨论   小组同学认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3成立。
⑤优化实验   若要证明猜想3成立,还要进行实验3。
实验3:_______(只需提供设计思路,不需要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2022-04-29更新 | 1052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项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5月期)
6 . 某小组探究的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的烧杯中加入20mL30%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与4mL
5mol/L混合液
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与4mL
5mol/L氨水混合液
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利用电极反应解释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的氧化性,与上述实验操作不同的是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5)应用:分别与的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混合,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
2022-06-03更新 | 544次组卷 | 4卷引用:易错点21 化学反应速率-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
7 . 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NO2-的性质。
实验试剂编号及现象
滴管试管
   1%酚酞溶液1 mol·L-1 NaNO2溶液实验I: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溶液 实验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溶液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II:无明显变化
1 mol·L-1 NaNO2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KSCN溶液变红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_
(2)实验II证明NO2-具有____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
(3)探究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
①为确定棕色物质是NO与Fe2+,而非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溶液a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i.溶液由___色迅速变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ii.无明显变化

②加热实验IV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IV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V:将K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
①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2019-05-14更新 | 4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模拟试题11-2020年北京新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8 . “大同”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对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①学生甲用下图E装置制备。主反应的发生,表明硫酸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A.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②学生乙以粉未和为原料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③现欲收集一瓶干燥的,选用下图中的A、B、C、D装置,其连接顺序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可重复选用为:_________

(2)学生丙用浓和蔗糖反应,得到的气体中含有。现选择下图中的装置,验证混合气体中存在。其中,能证明存在的现象是_____


(3)学生甲实验中,大试管内产生了大量黑色固体。查阅资料知:
黑色固体可能含有CuO、CuS、
不溶于稀盐酸、稀硫酸,但加热下可溶于稀硝酸。
向含微量 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
现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充分振荡以后,再滴加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此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取少量黑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并加热,发现黑色固体最终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生成,管口处出现红棕色。试写出CuS溶于足量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为测定黑色沉淀中的百分含量,取黑色沉淀,在酸性溶液中用 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9 . 绿矾(FeSO4·xH2O)可作净水剂,也是补血制剂的有效成分。某学习小组拟对绿矾进行探究。
(1)分析组成
甲同学收集到一些“矾类”物质的化学式,明矾[KAl(SO4)2·12H2O]、胆矾(CuSO4·5H2O)、皓矾(ZnSO4·7H2O)等。这些“矾”从组成看,它们所含共同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探究绿矾的还原性
乙同学取少量绿矾样品,加入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溶解,依次滴加KSCN溶液和酸化的双氧水,说明酸性条件下双氧水氧化了绿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绿矾的热稳定性
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来探究绿矾分解产物(部分夹持装置省略):

实验发现:装置A中有残留固体,装置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装置C中U形管里有无色晶体出现。资料表明,在加热条件下,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
①实验完毕,取少量A试管中残留固体溶于稀硫酸,再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写出KI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所有气体产物,在装置C后连接一个装置,并选用了合适的药品,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还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请你帮他在D处画出装置,并注明试剂。________
③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用含x式子表示)。
(4)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
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Ⅰ.准确称量27.8 g绿矾样品,配成250 mL溶液;
Ⅱ.量取25.00 mL所配制的溶液于锥形瓶中;
Ⅲ.用硫酸酸化的0.100 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Ⅳ.重复操作3次,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2 mL、24.98 mL、19.98 mL。
①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
②戊同学提出,可以采用“重量法”测定绿矾中结晶水数目。即通过“灼烧”使绿矾失去结晶水,利用固体质量差计算结晶水。如果用重量法,你认为较难操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
10 . 工业上可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浸取废旧线路板中的铜,某兴趣小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实验并研究可行性。
方案1
实验装置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10mL 30% 溶液(pH约为4)开始无明显现象,静置10小时后,溶液变为浅蓝色,铜片上有少量蓝色沉淀,之后不再有明显变化
(1)实验结果表明,双氧水与铜可以缓慢的反应,其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
i.还原反应       
ii.氧化反应_______
(2)根据电极反应式,有同学设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快反应。
i.增大,增强的氧化性
ii.降低_______,增强Cu的还原性
(3)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方案2与方案3
编号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方案210mL30% 溶液和2mL 5mol/L 溶液开始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为蓝色,片刻后,反应越来越剧烈,甚至形成大量泡沫涌出(经检测,生成气体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反应后剩余铜片表面光亮
方案310mL 30% 溶液和2mL 5mol/L 氨水生成较多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一段时间后,反应逐渐变慢,此时铜片上覆盖少量蓝色沉淀物。
方案2与方案3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反应。
①方案2中,生成气体明显更剧烈的原因是_______
②方案3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试评价方案2在回收铜过程的优缺点_______
(4)方案3中生成沉淀会降低铜的回收率并会阻碍反应进行,进一步改进方案获得了良好效果。
编号加入液体试剂反应现象
方案410mL 30% 溶液
2mL 5mol/L氨水
同时加入少量固体
生成较多气泡,溶液变为深蓝色。反应后铜片变薄且表面光亮。
试分析的作用_______
(5)小组同学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含有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能继续浸取单质铜。资料:在水溶液中不稳定,Cu(I)在溶液中能以等形式稳定存在。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原理_______
②通常条件下,含的溶液不能与Cu发生反应,请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此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
2023-03-11更新 | 56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1 实验探究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