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1 . 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某炼锌废渣含有锌、铅、铜、铁、钴、锰的价氧化物及锌和铜的单质。从该废渣中提取钴的一种流程如下。

注:加沉淀剂使一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等于,其他金属离子不沉淀,即认为完全分离。
已知:①
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和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需将废渣磨碎,其目的是_____
(2)“酸浸”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假设“沉铜”后得到的滤液中均为,向其中加入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_____,据此判断能否实现的完全分离_____(填“能”或“不能”)。
(4)“沉锰”步骤中,生成,产生的物质的量为_____
(5)“沉淀”步骤中,用,分离出的滤渣是_____
(6)“沉钴”步骤中,控制溶液,加入适量的氧化,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7)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从“沉钴”后的滤液中回收氢氧化锌的方法是_____
昨日更新 | 10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全国甲卷理综化学试题
2024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2 . PtF6是极强的氧化剂,Xe和PtF6可制稀有气体离子化合物。
六氟合铂酸氙([XeF]+[Pt2F11]-)的制备方式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中的催化剂为_______。
A.PtF6B.PtFC.F-D.XeF+
2.上述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
A.②B.③C.④D.⑤
3.氟气通入氙(Xe)会产生XeF2、XeF4、XeF6三种氟化物气体。现将1 mol的Xe和9 mol的F2同时通入50 L的容器中,反应10 min后,测得容器内共有8.9 mol气体,且三种氟化物的比例为XeF2∶XeF4∶XeF6 = 1∶6∶3,则10 min内XeF4的速率v(XeF4) = _______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上海卷)(含课件+讲义)
3 . 精炼铜产生的铜阳极泥富含等多种元素。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从铜阳极泥中分离提收金和银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_______
(3)“浸取2”步骤中,单质金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为
(5)“电沉积”步骤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沉积”步骤完成后,阴极区溶液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6)“还原”步骤中,被氧化的与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7)可被氧化为。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的结构为(a)而不是(b)的原因:_______

昨日更新 | 7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4 . 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具有锂离子通道的导电氧化物(),其立方晶胞和导电时迁移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氧化物中价,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电时,的价态不变B.若与空位的数目相等
C.与体心最邻近的O原子数为12D.导电时、空位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昨日更新 | 7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5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室温下溶度积的大小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充分后,再滴加几滴溶液

B

证明具有氧化性将一定浓度的双氧水与溶液混合

C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一定条件下向混合气体中通入一定量的

D

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在试管中加入2mL5%的溶液,再加5滴稀NaOH溶液,混匀后加入0.5mL葡萄糖溶液,加热
A.AB.BC.CD.D
昨日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6 . 2-溴戊二酸二甲酯(相对分子质量为239)是某抗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制备
将10.0g戊二酸(固态,相对分子质量为132)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再向其中加入三氯甲烷25mL,搅拌均匀,保持78℃条件下,依次缓慢滴加12mL氯化亚砜、3滴催化剂、10ml液溴,随后回流;回流完毕后,将三颈烧瓶置于冰盐浴中,将溶液温度降到-10℃后,缓慢滴加25mL甲醇(沸点64.7℃)保持滴加过程中温度不超过0℃。
步骤二:除杂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洗涤,分液除去上层水相,下层有机相再用25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洗涤完毕,“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
步骤三:提纯
过滤后的液体置于热浴容器中(外温170℃),接上精馏装置,进行减压蒸馏。
步骤四:收集
收集100—110℃的馏分,得到10.86g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三颈烧瓶宜选择的规格是__________(填标号)。
A.50mL                           B.150mL                           C.200mL                           D.500mL
(2)步骤一中采取“温度降到-10℃”“缓慢滴加”这些措施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
a.减缓反应速率
b.防止高温下发生复杂的有机副反应
c.避免原料挥发,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3)步骤二中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三中使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中间产物Ⅰ比戊二酸的沸点低很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生成中间产物1(戊二酰氯)的同时得到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6)从环保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之处,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
(7)本实验的产率约是           
A.30%B.50%C.60%D.80%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化学试题
7 . 萘哌地尔是一种常用的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由以下工艺合成:
i.合成中间体

ii.合成萘哌地尔: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用溶液检验中是否混有,其现象为___________
(3)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使溶液变色的有___________种;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1,1-二苯乙烷和苯胺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路线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三模)化学试题
8 . 卡维地洛类药物(丁)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症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以甲为原料合成丁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足量的NaOH溶液
B.乙、丙、丁均能与盐酸反应
C.丙、丁互为同系物
D.戊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昨日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六模化学试卷
9 . 清凉茶酸乙酯(CH2CH=CHCH=CHCOOCH2CH3)是一种消毒杀菌剂,对细菌霉菌等有灭活作用。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清凉茶酸乙酯的方法如图,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图所示。

Ⅰ.在三颈烧瓶中加入5.6g清凉茶酸,4.6g乙醇,环己烷,少量浓硫酸等。
Ⅱ.油浴加热,控制温度为110℃,并不断搅拌,一段时间之后停止加热和搅拌。
Ⅲ.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进行操作X。
Ⅳ.在滤液中加入5%的小苏打溶液,洗涤,至混合液pH=7左右,再用蒸馏水洗涤。
V.将洗涤后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Ⅵ.在分液后的有机层加入干燥剂,振荡,静置,过滤。
Ⅶ.对滤液进行蒸馏,收集一定温度的馏分,得到5.4mL纯净的清凉茶酸乙酯。
已知部分物质的性质如表:
沸点/℃密度/(g•cm-3)水溶性备注
乙醇780.789混溶
清凉茶酸2281.204易溶
清凉茶酸乙酯1950.926难溶
环己烷80.70.780难溶挥发过程中可带出较多的水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实验中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______,其中环己烷的作用是______
(3)加热搅拌过程中忘加沸石,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4)下列有关该实验过程,正确的是______
A.乙中的进水口为a
B.操作X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C.加入小苏打是为了中和混合物中的酸性物质
D.分液后的有机层加入碱石灰干燥
(5)计算该制备实验的产率: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昨日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辛愉杯”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届线上联考化学试题
10 . 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I~Ⅳ。
实验I实验Ⅱ实验Ⅲ

无明显变化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实验I表明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写出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实验I表明,反应难以正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分别与配位后,正向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Ⅳ:

(4)实验Ⅳ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从A到C所产生的气体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7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