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以锗石矿A(化学式为)为原料,可以实现如下转化。

已知:Ge与Si同族,固体D为氧化物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液体E的沸点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气体B是形成酸雨的成分之一B.固体C中可能含有
C.也能与浓盐酸反应D.键强于

(3)已知液体E以物质的量之比1∶1与反应,该反应可用来构建键,写出步骤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溶液G中所有的阴离子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证明溶液G中含有Cu元素___________
2024-06-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
2 . 某实验小组对溶液和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资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实验1】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黑色固体
饱和溶液(约为约为3)中加入饱和溶液(约为约为13)迅速产生大量黑色固体、少量红色固体和黄色固体,静置后红色固体减少、黑色固体增多
I.探究反应的产物
(1)经检验实验中的黑色固体均为。实验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2】

(2)资料表明,黄色固体为S。小组同学取实验1-2所得固体,依次用盐酸、蒸馏水洗涤干净后继续进行实验2,证明了实验1-2中黄色固体为S。
①证明实验1-2所得固体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
②依据实验2,推测S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实验2中,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
(3)实验证明红色固体为Cu。补全静置后红色固体转化为黑色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
Ⅱ.探究影响反应产物的因素
【实验3】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3-1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电压表指针偏转,读数为0.85V
3-2a:溶液
b:溶液
电压表指针偏转,读数为0.46V
3-3a:溶液(pH调至13)
b:溶液
电压表指针偏转,读数为0.68V
3-4a:溶液(pH调至13)
b:溶液
电压表指针略偏转,读数为0.10V
说明:本实验中,电压表的读数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4)资料表明,对于电极反应还原性没有直接影响。实验3-3的电压表读数大于3-2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实验3装置补做实验3-5,排除了的影响。他们所用试剂a为饱和溶液,b为_________
(6)综合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_________
2024-05-29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3 . 1.滴定法是用于测定溶液中微粒浓度的重要方法。某实验小组利用滴定法测定碘酒中碘的含量。
1.配制稀碘液:移取10.00mL碘酒,准确配制100mL稀碘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从下列图中选择,填选项)           

A.        B.        C.        D.

(1)测定碘含量:每次取25.00mL稀碘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加入适量稀后,用浓度为0.1000 标准溶液滴定,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的用量/mL

稀碘液的用量/mL

1

21.32

25.00

2

20.02

25.00

3

19.98

25.00

已知:
①第1次实验溶液的用量明显多于后两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色,即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产生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②该碘酒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_。(已知
(2)借鉴(2)的方法,用图所示的流程测定海带中的碘含量。

①加入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预测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在实验时却发现溶液变色片刻后,恢复滴定前的颜色。继续滴加,溶液变色片刻后再一次恢复原色。
(3)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该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较快地氧化待测液中的
提出猜想:过量的_______将生成的重新氧化成碘单质。
验证猜想:将2mL待测液、2滴0.1 溶液、2滴淀粉溶液和________混合,用溶液滴定,若待测液变为无色后又反复变色,则证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疑问:什么物质反复氧化碘离子。
寻找证据:按图中的流程,用量改为少量,氧化后的待测液静置半小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测定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待溶液变色后停止滴定,溶液恢复原色后继续滴加至溶液变色,循环往复,得到图所示的曲线。

已知:
ⅰ氧化性物质的电势值高于还原性物质:
ⅱ一定条件下,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高,电势越高,还原性物质浓度越高,电势越低。
a-b段电势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由a-b段电势变化的斜率小于b-c段可推测溶液反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流程:将用氧化后的待测液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测液变色后不会恢复原色。
2024-05-19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4 . 三氯氧钒()是制取高纯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黄色液体,沸点为126℃,熔点为-77℃,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用含钒废催化剂制备粗品,并制备高纯。回答下列问题:
Ⅰ.粗品的制备

(1)制备粗品时进行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盛装药品;③……;④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③是_______,目的是_______。证明含钒废催化剂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
Ⅱ.粗品的纯化
(2)三颈烧瓶中收集到粗品(含杂质)经蒸馏可进一步纯化。由图可知先馏出的物质为_______,经蒸馏后中主要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

Ⅲ.的制备和纯度的测定
(3)用铵盐沉淀-氧化煅烧法制备高纯的流程如下。“氧化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测定纯度。取2.000g产品,加入足量稀硫酸使其完全转化为,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液10.50mL。已知滴定过程中还原为。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产品纯度为_______
2024-06-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5 . 某校化学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以下实验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淀粉溶液,通入至量溶液慢慢变为浅黄色
ii淀粉溶液,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略有浑浊
iii淀粉溶液(用盐酸酸化至),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有浑浊
iv将实验iii中的黄色浊液进行离心分离试管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溶液为黄色

(1)对比实验i、ii、iii,说明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淡黄色固体的成分,甲同学进行实验:取实验iv试管壁上的淡黄色固体,发现其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猜测一定有单质碘生成,猜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但实验中溶液始终没有变蓝。
(4)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证实了单质碘可以生成。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对于实验i、ii、iii未能检测到单质碘,甲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v通入蓝色的碘淀粉混合溶液中溶液蓝色迅速褪去
vi取实验iv离心后的黄色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根据(2)(4)(5)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iv中始终未检测到单质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一系列实验,乙同学大胆猜测,整个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为了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还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证实了猜想,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3-11-0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夹特仪器略)实验现象
   铜片溶解,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有大量红棕色气体放出,反应后试管中溶液呈现鲜草绿色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小组同学继续探究溶液呈鲜草绿色的原因。
甲同学提出猜想:因为气体溶解后,溶液颜色和气体颜色叠加形成鲜草绿色,设计实1-1及1-2进行验证。
实验1-1:取反应后混合液于一支试管内,按一定的气体流速将混合气体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实验1-2:取反应后混合液于另一支试管内,按与实验1-1中相同的气体流速将空气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2)乙同学根据以上2个实验的现象证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查阅资料】
i.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溶于水生成与Cu2+反应生成绿色的化合物;
ii.一定条件下,Cu2+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iii.尿素具有温和的抗氧化性;
iv.金属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有生成,可大大加快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
其原理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设计实验】
分别向四支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后,同时插入铜丝并记录实验现象。
编号浓硝酸蒸馏水/滴/滴尿素溶液/滴现象
2-110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213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31030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2-41003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3)补全iv中原理的第二步反应:_______
(4)实验2-3中没有绿色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
(5)因为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因此实验2-4中反应速率较慢。
(6)解释实验1-1和1-2的现象差异原因_______
2023-04-30更新 | 6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醋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和缓冲剂。
(1)配制溶液,需要称量醋酸钠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量筒、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某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中溶液浓度均为):
i.实验______________(填序号),探究加水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ii.实验1和3,探究加入水解程度的影响;
iii.实验1和4,探究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序号温度
125℃40.000
225℃4.0036.0
325℃20.010.0
440℃40.000
①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补充数据:_______
②实验测得,该结果不足以证明加入促进了的水解。根据_______(填一种微粒的化学式)的浓度增大可以说明加入能促进的水解。
③已知水解为吸热反应,甲同学预测,但实验结果为。实验结果与预测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
(3)小组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常数确定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查阅资料:溶液起始浓度。
试剂:溶液、盐酸、计。
实验:测定40℃下水解常数,完成下表中序号7的实验。
序号实验记录的数据
5溶液,用盐酸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
6测40℃纯水的
7_______
在50℃和60℃下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40℃,_______(用含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2023-03-16更新 | 242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8 . 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
直接氯化:
反应Ⅰ: 
碳氯化:
反应Ⅱ: 
反应Ⅲ: 
(1)直接氯化可以在___________下自发进行。
(2)反应Ⅳ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以上反应做过热重分析,温度为1223K、氯气分压的条件下,得到固体相对质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用纯碳实验时,质量稍微有所增长,生成了含___________键的物质。
②用纯实验时,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____(填“高”或“低”)。
③按照混合,实验发现1.1min内质量迅速减少,经光谱分析证明有光气()生成,固体中含有C和,则x=___________
④1.1min之后,光气()继续反应,有理论认为机理如下:

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1.1min之后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按照混合,平衡状态下不同物质的组成比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曲线Q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变化图像。
②M点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3-05-25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十校联盟2023年第三届高二下学期数理化生解题能力竞赛化学试题
9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29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同学制备碘酸盐()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可与溶液反应生成
②碘酸钙 []为难溶于水、能溶于硝酸的白色固体。
的氧化性,的还原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与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X为或I)。
实验装置如图(加热与夹持装置略)

   

步骤: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II.将B中棕黄色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加入溶液,烧杯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1)A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装置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少量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浅黄色,下层呈紫色。甲同学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
①乙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合理,可能原因如下:
原因一:空气中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完成如下实验:
ⅰ.另取与(3)等量的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稍过量固体,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X和沉淀Y。
ⅱ.向无色溶液X,加入与(3)等量的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下层均几乎无色。
ⅲ.取少量洗涤后的沉淀Y加入稀,固体溶解,继续加入少量KI溶液,溶液呈黄色。
ⅳ.……
a.由实验ⅰ、ⅱ得出结论:___________
b.由实验ⅲ和ⅳ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补全实验ⅳ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ⅲ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实验ⅰ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与相应的()均有类似上述反应。浓度相同时,氧化性,但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时的pH为1,而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的pH为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两个反应开始发生时pH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