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12 道试题
1 . 铍用于宇航器件的构筑。一种从其铝硅酸盐中提取铍的路径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为了从“热熔、冷却”步骤得到玻璃态,冷却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
(3)“萃取分液”的目的是分离,向过量烧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水相1”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4)写出反萃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滤液2”可以进入_______步骤再利用。
(5)电解熔融氯化铍制备金属铍时,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6)与醋酸反应得到某含4个的配合物,4个位于以1个O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的4个顶点,且每个的配位环境相同,间通过相连,其化学式为_______
昨日更新 | 8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2 . 学习小组为探究能否催化的分解及相关性质,室温下进行了实验I~Ⅳ。
实验I实验Ⅱ实验Ⅲ

无明显变化溶液变为红色,伴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并持续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已知:为粉红色、为蓝色、为红色、为墨绿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实验I表明_______(填“能”或“不能”)催化的分解。实验Ⅱ中大大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Ⅲ初步表明能催化的分解,写出在实验Ⅲ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实验I表明,反应难以正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分别与配位后,正向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Ⅳ:

(4)实验Ⅳ中,A到B溶液变为蓝色,并产生气体;B到C溶液变为粉红色,并产生气体。从A到C所产生的气体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8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3 . 用和焦炭为原料,经反应I、Ⅱ得到,再制备乙炔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绿色环保新路线。
反应I: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已知(n是的化学计量系数)。反应、Ⅱ的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1。

①反应_______
②保持不变,假定恒容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时_______,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重新建立平衡后_______
(3)恒压容器中,焦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为载气。下,产率随时间的关系曲线依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图2(不考虑接触面积的影响)。

①初始温度为,缓慢加热至时,实验表明已全部消耗,此时反应体系中含物种为_______
下,反应速率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昨日更新 | 7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4 . 以富含淀粉或纤维素的农林产品为原料,制备生活中的某些有机物。

已知:①E能使溴水褪色;②H是食醋的主要成分;③M和N均有果香味。
(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乳酸分子中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E和H属于同系物、M和N也属于同系物
C.E、F和G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乳酸、F和H均能与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3)G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F,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久置的M自身会发生聚合反应得到弹性较好的聚合物,请写出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5)写出“F→G”、“E+F→M”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F→G”:_______
“E+F→M”:_______
昨日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5 . 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已知:根据亨利.A.本特的说法,等电子原理指出:“具有相同数量价电子和相同数量重原子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相似的重原子几何形状。”这里的“重原子”是指除H、He和Li以外的任何原子。例如苯和吡啶互为等电子体:


苯(

吡啶(

重原子数

6

价电子数

关系

互为等电子体

   

共同特点

有大键:,其中为形成大键的原子数)

具有芳香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晶体中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填序号)。
a.金属键       b.离子键       c.配位键       d.氢键
(2)下列关于胍(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胍中C的杂化方式与中B的相同
b.与互为等电子体
c.有大键:
d.为一元碱
(3)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均写结构简式)。
(4)化合物A(   )具有碱性和芳香性,吡啶类化合物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
①化合物A最多有__________个碳原子共平面。
②化合物A的碱性比吡啶__________(填“强”或“弱”)。
③化合物A的六元环芳香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6 . 废旧芯片中常含有大量的单质Si和少量的Au、Ag、Cu等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方法回收废旧芯片中的Au、Ag并制取硝酸铜晶体[Cu(NO3)2·6H2O]。

已知:①浓硝酸不能单独将Au溶解。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酸溶速率,可采取的两种措施为:______________
(2)浓、稀HNO3均可作酸溶试剂,溶解等量的Cu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不同,写出消耗HNO3物质的量多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过量的锌粉还原HAuCl4溶液生成金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金属A的名称是_______
(5)操作X包括了_______过滤、洗涤、晾干。
(6)上述过程产生的NO和NO2等氮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可用如下方法处理:
①氨气催化吸收法:已知1mol氨气恰好能将含NO和NO2共0.9mol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②酸化的Ca(ClO)2溶液吸收法:NO能被氧化成NO。研究不同温度下经酸化处理的Ca(ClO)2溶液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在60~80℃时,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7 . 过氧乙酸()在卫生医疗、食品消毒及漂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利用醋酸与双氧水共热,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制备过氧乙酸,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
ⅰ.先向仪器2中加入冰醋酸、乙酸丁酯和固体酸催化剂,开通仪器1和8,温度维持为55℃;
ⅱ.待真空度达到反应要求时,通入冷却水,打开仪器3的活塞,逐滴滴入浓度为35%的双氧水;
ⅲ.从仪器5定期放出水,待反应结束后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2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器2中制备过氧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分离反应器2中的混合物得到粗产品,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实验中加入乙酸丁酯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4)过氧乙酸(含等)含量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样品,分成6等份,用过量还原,以溶液滴定),重复2次,平均消耗量为。再以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样品(滴定过程中不与过氧乙酸反应),重复2次,平均消耗量为。涉及下列反应:
ⅰ.
ⅱ.

ⅲ.

①用溶液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
②用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样品,标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样品中的过氧乙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8 .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Mg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完成如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

迅速放出大量气体,试管壁发热

将镁条放入pH为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镁条放入pH为溶液中

放出气体,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除去镁表面氧化物的方法是______
(2)实验Ⅰ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经实验分析,实验Ⅲ中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组同学们比较实验Ⅱ、Ⅲ后,分析认为:实验Ⅲ能快速反应的原因,与溶液中白色沉淀有关。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出镁条,将沉淀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到纯净固体。将一半固体放入锥形瓶中,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滴加稀硫酸到无气体放出为止,在处通入足量空气。最后称量形管增重。将另一半固体高温灼烧,最后剩余固体氧化物为

①最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固体充分高温灼烧后,需要放在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冷却后才能称量。称量时______(选填“是”“不是”)采用托盘天平称量。
(5)依据以上分析,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置换氢气与、温度、与溶液接触面积有关,在溶液中,生成的沉淀能破坏表面覆盖的,从而较快进行。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9 . 化学教材后的元素周期表为通用元素周期表,2019年是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同年,欧洲化学学会(EuChemS)发布了1张“扭曲”的元素周期表,指出:由于过度使用,部分元素可能在未来的100年内从地球上消失。每种元素在周期表上所占面积的大小,呈现出元素的稀缺程度。

(1)如图,49号元素铟,用于制造手机和计算机触屏,面临“濒危”风险。铟在通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④是手机电池的主要构成元素,④的单质在③的常见单质中点燃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①与③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
(3)①和②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下图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①②形成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4)PE用于食品、药物的包装材料,以及日常用品、绝缘材料等。可由上述a合成。请写出在催化剂条件下合成P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一种新型除草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X、Y、Z、W、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M与Z同主族,W是最不稀缺的元素。

与NaOH溶液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则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可做火箭推进剂的燃料,优点之一是其与反应的产物绿色无污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1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敷袋俗称冰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多种用途。
①制作冷敷袋常利用吸热的化学变化来实现,以下组合最能满足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冰                                 B.硝酸铵+水                                 C.硝酸铵+水合碳酸钠
②下列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冰袋一致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b.盐酸和镁条
c.盐酸和碳酸氢钠                                                     d.和氯化铵
e.分解
③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探究镁与一定量盐酸的反应速率,测得产生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速率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在20s内用H+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20s时溶液体积为50mL,气体摩尔体积为25L/mol)。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为,是一个常见的放热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t℃时,向填充有催化剂、体积为2L的刚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合成氨,实验中测得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①4-6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时间/min24681012
/0.040.100.140.160.160.16
②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C.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如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百分含量
压强/MPa
%
温度/℃
0.110203060100
20015.381.586.489.995.498.8
3002.252.064.271.084.292.6
4000.425.138.247.065.579.8
5000.110.619.126.442.257.5
6000.054.59.113.823.131.4
从表中数据得出,合成氨最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