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2024·黑龙江吉林·模拟预测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困难(0.15) |
1 . 乙苯是生产苯乙烯的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工业上一般采用苯烷基化法制取乙苯。回答下列问题:
I.目前工业上生产乙苯主要采用乙烷裂解和苯与乙烯催化烷基化法,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C2H6(g)=C2H4(g)+H2(g)

②C2H4(g)+(g)=(g)

工业上也可以采用乙烷与苯的一步烷基化反应制取乙苯:

③C2H6(g)+(g)=(g)+H2(g)

(1)反应①、②、③的反应温度与△G的关系如图1,(△G为反应的自由能,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成的,其△G是相同的),其中代表反应③的曲线是______(填字母),反应③在热力学上能实现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

(2)使用氧化钼为催化剂,发生反应①。其中各步基元步骤中能量的变化关系如图2。

①反应①的最大能垒为______eV,该步基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能提高反应①平衡转化率的适宜条件为_______(填字母)。
A.升温             B.加压          C.使用高效的催化剂            D.分离出H2
II.工业上还可以在催化条件下用氯乙烷和苯反应制取乙苯,发生的反应如下:

(g)+CH3CH2Cl(g)=(g)+HCl(g)

(g)+CH3CH2Cl(g)=(g)+HCl(g)

在温度为T℃时,苯和氯乙烷的投料比为10:1,加料方式为向苯中不断加入氯乙烷,发生反应④、⑤,苯的转化率、乙苯的选择性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
乙苯的选择性=×100%
Ka为为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常数

(3)10min后乙苯的选择性下降的原因为_______
(4)反应最适宜的时间为_______(填字母)。
A.10min            B.20min          C.30min
(5)该温度下,反应④的平衡常数Kx=______
2024-06-05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四模化学试卷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
已知:i.(淡绿色)、(紫黑色)、(无色)
ii.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
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
(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研究 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X溶液现象
I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
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
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①取I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
i.补全I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Ⅱ中,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

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
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___________
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 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 Ag为软酸,为软碱, S2-是比更软的碱,可解释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 Cu和Cu2___________是更软的酸。
2024-05-02更新 | 60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3 . 利用γ-丁内酯制备1,4-丁二醇,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四氢呋喃和1-丁醇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下:

已知:①反应Ⅰ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Ⅱ、Ⅲ的影响;②因反应Ⅰ在高压氛围下进行,故压强近似等于总压。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为初始原料,在的高压氛围下,分别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时,以为原料,体系向环境放热,转化率为α;以为原料,体系从环境吸热,转化率为。忽略副反应,反应Ⅰ焓变_______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
(2)初始条件同上。表示某物种i的物质的量与除外其它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实验测得,则图中表示初始反应物为_______(填“”或“”)时的变化关系;反应Ⅰ平衡常数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以为原料时,时刻_______产率=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三种条件下,以为初始原料,在相同体积的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因反应在高压氛围下进行,可忽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a、b、c中,对应条件的是_______(填代号);与曲线b相比,曲线c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更长,原因是_______
2024-04-1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名校联盟(T8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信息(五)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4 . 化合物J是一种EED抑制剂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Boc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检验F中含碳碳双键的试剂为__________
(4)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5)已知A→B为取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7)根据题干信息,补全虚线框内剩余片段,使其合成路线完整__________

5 . 是常用的媒染剂,可用作玻璃工业添加剂。以玻璃废粉(含有及铁、钡、硅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硫酸铁铵晶体及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中,若使用的硫酸溶液,反应速率反而较慢,原因是___________
(2)该生产使用的流程中,控制温度在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滤渣A转化为滤液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检验滤液C中是否含有,采用如下操作:取适量滤液,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红色褪去,该同学得出滤液C中含有。该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
(5)碳酸钡是制造光学玻璃、陶瓷的重要原料,滤渣B中硫酸钡可通过沉淀转化法使之转化为碳酸钡。若滤渣B中含有,每次用溶液处理,则完全转化为,需要反复清洗至少___________次(假设清洗过程中不参与反应,不考虑的水解(已知:)
(6)滤液C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制备硫酸铁铵晶体所采用的操作___________。浓度均为的①硫酸铵、②硫酸铁铵、③硫酸氢铵、④氨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7)通过热重仪分析可以得出硫酸铁铵晶体在氮气中热重曲线(TG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时硫酸铁铵晶体恰好失去全部结晶水,固体残留率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4-02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理综题
6 . 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研究得出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够转化为甲烷,即反应I: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I的正反应活化能,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反应I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关于反应I及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转化为可削弱温室效应
②使用催化剂,可增加单位时间内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次数
③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④及时将液化分离,有利于提高正反应速率
(3)时,某刚性容器中充入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函数关系。

①某学生认为C图像一定错误,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上述图示中,还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在压强始终为时,原料气按置于容器中引发反应同时还会发生副反应:。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之间,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测得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为,逆反应速率为为速率常数,升高温度时,的变化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填“”或“”)
,混合气体中几乎检测不出,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结果保留整数)。
2024-04-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理综题
7 . 常用作橡胶硫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的熔点:,沸点:,极易水解;实验室可通过在加热条件下化合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和浓盐酸的混合物首次制得了,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室可用___________代替浓盐酸与反应制得
(2)制备时,需要先制备,待充满装置后再加热盛有硫单质的硬质玻璃管,原因是___________
(3)溶于水会产生浑浊现象,并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通常采用“酸蒸馏-碘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及加热装置省略)。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样品,锥形瓶中加少量淀粉试液和蒸馏水作为吸收液,先通入一会氮气,然后一边滴加盐酸一边持续通入氮气,锥形瓶中一边吸收一边滴加碘标准溶液滴定。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冷凝管中冷却液需从n管口进入,原因是___________;通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若四次平行实验,所加样品均为3.00g,消耗0.50mol/L碘标准溶液体积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初始读数(ml)0.210.910.830.85
终点读数(ml)22.5620.9320.8120.85
第一次数据不合理,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盛放0.50mol/L碘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b.锥形瓶清洗后未干燥
c.初始时未进行赶气泡操作,有气泡残余,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e.测定过程中氮气的流速过快
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24-04-0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理综题
8 . CO在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1)CO催化脱氮:在一定温度下,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4.0molCO,在催化制作用下发生反应: ,测得相关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0

1.7

1.56

1.5

1.5

0

0.15

0.22

0.25

0.25

①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0~5min内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下列表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O的消耗反应速率为消耗反应速率的4倍
B.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化学平衡常数K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③有利于提高该反应中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CO与Ni发生羰化反应形成的络合物可作为催化烯烃反应的催化剂,Ni的羰化反应为: 温度下,将足量的Ni粉和3.7molCO加入到刚性密闭容器中,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体系的压强为原来的。则:
①0~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g/min。
②研究表明,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分别表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x为物质的量分数),计算温度下的________
(3)已知:
Ⅰ.
Ⅱ.
合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如果在不同压强下,的起始物质的量比仍为1:3,测定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随温度升高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的平衡转化率
的平衡产率
①压强________(填“>”或“<”),原因________
②其中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转化率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
③图乙中温度时,两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分析原因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提升练09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9 . 实验室用废铁屑制取无水氯化铁并测其纯度。实验方案如下:
Ⅰ.制备
①将废铁屑加入30%NaOH溶液中,煮沸30分钟,过滤,洗涤2~3次。
②将洗涤后废铁屑加入20%盐酸,控制温度在40~50℃之间,至反应完毕,过滤。
③向滤液中逐滴加入10%双氧水,同时加入25%盐酸,充分搅拌至溶液呈棕黄色。
④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浓缩,缓慢冷却至大量晶体析出,抽滤,洗涤。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洗涤废铁屑的目的是_______
(2)控制温度在40~50℃的原因是_______
(3)滴加10%双氧水时,滴加速率过快会产生气泡。该气体为_______
Ⅱ.无水制备
已知熔点―156℃,沸点77℃,易水解生成和HCl。
(4)按图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中生成无水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

Ⅲ.产品纯度测定
(5)称取3.250g产品试样,配制成100.00mL溶液,取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I溶液,经充分反应后,滴入淀粉溶液3~5滴,然后用溶液滴定(),经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消耗溶液19.00ml。
①所制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以无水质量分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所制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检验的试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2024-04-01更新 | 74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10 . 锆被称为原子时代的头号金属。一种以氧氯化锆(主要含,还含有少量等元素)为原料生产金属锆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酸溶”后溶液中各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②25℃时,

物质

沸点/℃

331

315

1300

700

1150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后,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萃取”时,锆元素可与萃取剂形成多种络合物,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后,“废液”中,则“废液”中________
(4)“沸腾氯化”时,转化为,同时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还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沸点远低于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掺杂晶胞如图所示,位于晶胞的面心。

①晶体中每个O周围与其最近的O个数为________
②已知该晶胞为立方晶胞,晶胞中O与Zr的最小间距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列出计算式)。

③如图所示结构()与上述晶胞结构不一致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024-03-22更新 | 1092次组卷 | 2卷引用:压轴题11?无机化工流程综合分析(6大题型+方法总结+压轴题速练)-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