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用和焦炭为原料,经反应I、Ⅱ得到,再制备乙炔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的绿色环保新路线。
反应I: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已知(n是的化学计量系数)。反应、Ⅱ的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1。

①反应_______
②保持不变,假定恒容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时_______,若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重新建立平衡后_______
(3)恒压容器中,焦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为载气。下,产率随时间的关系曲线依实验数据拟合得到图2(不考虑接触面积的影响)。

①初始温度为,缓慢加热至时,实验表明已全部消耗,此时反应体系中含物种为_______
下,反应速率的变化特点为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8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高考湖北卷化学试题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困难(0.15) |
2 . 为实现碳达峰,利用催化重整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某刚性容器中,该重整体系发生如下反应Ⅰ~Ⅳ。
Ⅰ.
Ⅱ.
Ⅲ.
Ⅳ.
表示进料比。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表中化学键的键能:计算的键能为______

化学键

键能

1067

436

463


(2)时,若该刚性容器中只发生反应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B.当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混和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3)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但该体系中因积炭生成量增加导致反应Ⅰ速率显著降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的密闭容器中,进料比x分别为2.0、1.0和0.5下进行催化重整反应,测得平衡时积炭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的曲线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②在温度低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变化趋势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5)恒温恒容,进料比,压强为时,若催化重整只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Ⅳ,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加了,混合气中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②反应Ⅳ平衡常数______
2024-06-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2024届高三下学期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3 . 某研究小组试探究1,6-己二硫醇(,用HDT表示)与铜的反应历程。已知有下列反应:

   

   

   

   

(1)已知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则___________。仅考虑反应,写出两种提高己烷平衡转化率的措施___________
化学键
键能413347436

(2)温度一定时,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HDT(g)以恒定的流速通过如甲图所示的反应器,仅发生反应,在反应器出口处实时检测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如图乙所示。

①400~500s内反应的速率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80~600s内各物质相对含量不变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反应达平衡。
②推测在该实验条件下与Cu反应生成烃类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___。(写两种)
(3)向恒温刚性容器M中充入己烷(g)和HDT(g),初始总压为2.5Pa,己烷的体积分数为80%。容器M中只发生反应,达平衡时,己烷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___________Pa。使容器M中的混合气通过图甲所示的反应器,该反应器中仅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气全部充回容器M内,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p(己烷)/p(环己烷)=1.1,则HDT的完全脱硫率为___________。(HDT的完全脱硫率)
2024-06-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4 .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有机杂环化合物,一种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Et表示乙基

回答下列问题:
(1)G中除羟基和醚键外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B-C第一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H-1的反应中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
(5)F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下列要求的有________种。
①含有
②结构中含有六元环;
③1mol F与足量反应,消耗2mol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峰面积之比为4:2:2: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一种即可)
(6)以对甲基苯酚和为原料,设计的合成路线_____。(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5 . 某研究小组试探究1,6-己二硫醇(,用HDT表示)与铜的反应历程。

已知有下列反应:

(1)已知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则反应Ⅳ的焓变________。仅考虑反应Ⅳ,写出两种提高己烷平衡转化率的措施________

化学键

C-H

C-C

H-H

键能/

413

347

436


(2)温度一定时,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HDT(g)以恒定的流速通过如甲图所示的反应器,仅发生反应Ⅰ、Ⅱ、Ⅲ,在反应器出口处实时检测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如图乙所示。

①400~500s内反应Ⅰ、Ⅱ、Ⅲ的速率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580~600s内各物质相对含量不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反应Ⅲ达平衡;
②推测在该实验条件下与Cu反应生成烃类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写两种)
(3)向恒温刚性容器M中充入己烷(g)和HDT(g),初始总压为2.5Pa,己烷的体积分数为80%。容器M中只发生反应Ⅳ,达平衡时,己烷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Ⅳ的________Pa。使容器M中的混合气通过图甲所示的反应器,该反应器中仅发生反应Ⅰ、Ⅱ和Ⅲ。将反应后的混合气全部充入容器M内,反应Ⅳ重新达到平衡时,p己烷)/p环己烷)=1.1,则HDT的完全脱硫率为_________
6 . 氧化镓()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设计以砷化镓废料(主要成分为GaAs、)为原料生产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Ga和Al的化学性质相似;
ⅱ.对硝酸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催化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Ga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3)①“浸取”时GaA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若取A、B两组样品分别进行“浸取”实验,向A中不断通入,其他条件、操作完全一样,得到镓元素的浸出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前10min内,浸出速率A___________B(填>、=或<),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沉镓”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需要控制硝酸用量的原因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后发现,实际工业生产中,在“浸取”步骤除了加硝酸外,还需要加入,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加入的优点___________
7 . 正丁烷催化裂解为化工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随着温度变化的三种趋势如图1中曲线所示。能用来表示反应Ⅱ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x”、“y”或“z”)。

(2)某温度下,向密闭的刚性容器中通入发生反应Ⅰ、反应Ⅱ,保持温度不变,正丁烷、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
______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的压强是反应前的___________倍。
③反应Ⅱ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时,降低温度,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应图2中的曲线___________(填标号)。
(3)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可选择性地让某气体通过而脱离体系)可提高的选择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时向正丁烷中混入一定量的水蒸气以减少积碳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这样操作的原因___________
2024-05-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训练题化学试卷
8 .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人们关心的共同话题。NO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因此对工业烟气脱硝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NO,脱除的方法有多种。
(1)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可将NO直接转化为N2,纽扣式电化学还原器结构单元如图所示,电解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目前常见方法是采用NaClO溶液液相氧化法脱除烟气中的NO,其主要过程如下:
I.NO(aq)+HClO(aq)⇌NO2(aq)+HCl(aq)   ΔH=akJ·mol1
Ⅱ.3NO2(aq)+H2O(l)⇌2HNO3(aq)+NO(aq)   ΔH=bkJ·mol1
①NO(aq)转化为H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为提高NO脱除率,工业上常向NaClO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初始pH与NO的脱除率如下表所示。
初始3.54.55.56.57.5
NO脱除率91%88%83%65%51%
pH影响NO脱除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理论上可采用加热使NO分解的方法处理:2NO(g)⇌N2(g)+O2(g)。已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为728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910kJ·mol1;正反应熵变为-24.8J·K-1·mol1.实际反应时发现加热至600℃时NO仍没有明显分解,请结合上述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
(4)近期科学家发现活性炭表面的有机结构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成酚羟基、羧基(均可表示为C-OH,其电离平衡可表示为C-OH⇌C-O-+H+),这些官能团可以使活性炭表面活性化,有利于NO的吸附。不同氧化剂的预氧化与吸附原理可表示为(未配平):
预氧化:HNO3+C→C-OH+NO2↑+H2O
预氧化:KMnO4+C→C-OH+MnO2+K2MnO4
预氧化:H2O2+C→C-OH+H2O
吸附:C-OH(s)+NO(g)⇌C-OH…NO(s)ΔH<0
NO吸附实验在25℃下进行,将一定比例的N2与NO混合气体在恒压下,以相同速率持续通入到等量的、不同预氧化试剂处理的活性炭中(图像中“原始-C”表示未经处理的活性炭),获得“NO捕获率-通气时间”的变化图:

已知:
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25℃下原始-C在通气约175分钟后吸附效果超过了H2O2-C
B.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混合气体中N2物质的量分数,吸附平衡会正向移动
C.KMnO4-C在实验中吸附效果不佳,可能是活性炭表面孔隙被MnO2、K2MnO4堵塞
D.升高温度,等量活性炭催化剂吸附的NO分子总数会减少
②相比其他预氧化试剂处理的活性炭,HNO3-C吸附效果更佳,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HNO3引入了H+,增强了活性炭的表面活性。试利用勒夏特列原理予以解释___________
2024-05-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9 . 丙烯是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可用丙烷直接脱氢工艺和丙烷氧化脱氢工艺制备,其主反应和有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
Ⅰ.丙烷直接脱氢工艺:
Ⅱ.丙烷氧化脱氢工艺:

物质

燃烧热

-2219.9

-2058.0

-285.8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_____,其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丙烷在不同温度下按照一定流速通过铬催化剂反应相同时间,所得混合物中部分物质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实际控制温度为58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10℃

550℃

580℃

620℃

丙烷(%)

64.82

57.87

37.76

31.91

丙烯(%)

12.33

15.85

22.72

23.13

乙烯(%)

0.12

0.19

0.20

0.71

甲烷(%)

1.50

2.78

4.03

7.31

氢气(%)

20.47

18.99

25.45

31.14


(2)①反应Ⅱ属于自由基反应,其反应历程如下,写出第iv步的反应方程式。
i)
ii)
iii)
iv)______
(3)将置于某恒温(高于100℃)、恒压(p)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Ⅱ时,发生了副反应Ⅲ:。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则的选择性为________的选择性,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反应Ⅲ的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使用惰性电极电解的酸性溶液制丙烯,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若以铅酸蓄电池作为直流电源,其工作时负极质量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10 . 的转化和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其中转换为被认为是最可能利用的路径,该路径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
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特定温度下,由稳定态单质生成化合物的焓变叫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标准生成焓。下表为几种物质在的标准生成焓,则反应______

物质

0

-394

-111

-242


(2)为了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和增大甲醇的选择性,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a.增大             b.及时移除甲醇             c.减小容器体积             d.充入
(3)保持温度恒定,向某恒容容器中按体积比1:3:1充入,起始压强为。发生上述平行反应,达到平衡后压强为。已知达到平衡时的选择性为。则:
①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是______(填标号)。
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容器的总压强不再改变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的分压不再改变
的转化率为______;该条件下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用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为活化能,为速率常数,为常数),为探究m、n两种催化剂对反应I的催化效能,进行了实验探究,依据实验数据获得下图。在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从图中信息获知催化性能较高的催化剂是______(填“”或“”)。
2024-03-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