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已知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沸点为120.1℃,有毒且不稳定,在300℃时分解成N2、NH3、H2和H2O,有淡氨味,具有强碱性、强还原性和吸湿性。某小组为探究其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Ⅰ.水合肼的实验室制备。
用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CO(NH2)2]水溶液在40℃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可以制得水合肼,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1)反应时应向三颈烧瓶中逐滴滴加NaClO碱性溶液,防止其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
(2)三颈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探究水合肼的分解产物。
该小组成员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热分解水合肼,并对分解产物( N2、H2、NH3、H2O)进行探究。

(3)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E中少量铜粉的作用是_______
(4)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热装置E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G中无现象,H中_______,Ⅰ中_______
(6)N中当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若最后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N2,能否说明是水合肼热分解产生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
2022-07-25更新 | 68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2 . 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可用于无机合成、功能材料制备。实验室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可采用如下步骤:
Ⅰ.取已知浓度的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加热,沉淀转变成黑色,过滤。
Ⅱ.向草酸()溶液中加入适量固体,制得混合溶液。
Ⅲ.将Ⅱ的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加入Ⅰ中的黑色沉淀。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
Ⅳ.将Ⅲ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经一系列操作后,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进行表征和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由配制Ⅰ中的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长期存放的中,会出现少量白色固体,原因是________
(3)Ⅰ中的黑色沉淀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Ⅱ中原料配比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Ⅱ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喷溅,加入应采取________的方法。
(6)Ⅲ中应采用________进行加热。
(7)Ⅳ中“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_
2022-06-09更新 | 2035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化学真题
3 . 某研究小组探究CuSO4溶液和弱酸盐的反应。
【资料】H2S2O3是一种弱酸,易分解为SO2和S。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过程ⅰ:立即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滴加至1mL,沉淀增多且蓝色加深,并出现少量气泡。
过程ⅱ:产生气泡增多且速率明显加快,蓝色絮状沉淀沉降在试管底部。
过程ⅲ:沉淀溶解并有极少量的气泡生成。
过程ⅰ:立即产生浅蓝绿色絮状沉淀,继续滴加至1mL,沉淀增多且蓝绿色加深,并出现少量气泡。
过程ⅱ:产生的气泡比实验Ⅰ过程ⅱ增加更多更快,最终得到天蓝色粉末状沉淀。
过程ⅲ:沉淀溶解并有较多气泡生成。
过程ⅰ:较快出现淡黄色悬浮物。
过程ⅱ:黄色逐渐加深,依次变为土黄色、棕色,最终变为黑色,同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通入品红试剂出现溶液褪色现象。
(1)实验I中过程i产生的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同时产生的少量气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实验Ⅱ中过程ii产生的天蓝色粉末状沉淀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中过程ii,II中产生气泡明显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Ⅲ中,经检验产生的黑色沉淀为CuS。推测CuS的产生原因。
推测1. 酸性条件下,发生分解,随后分解产物再与Cu2+产生CuS;
推测2. 酸性条件下,与Cu2+直接反应产生CuS,同时有生成。
经实验及理论证明推测1和推测2均合理。
①证明推测1合理,应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②推测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角度解释酸性条件下,Na2S2O3溶液与CuSO4溶液酸性条件下反应,实验现象中反应初期产生黄色沉淀,反应中后期产生黑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2022-04-16更新 | 78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统练化学试题
4 . 硫酸四氨合铜(Ⅱ)晶体[Cu(NH3)4]SO4·H2O(M=246gmol-1)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常用作杀虫剂和媒染剂。以废铜(表面有油污)为原料制备[Cu(NH3)4]SO4·H2O,实验步骤如下:
I. CuSO4·5H2O

(1)步骤①中的“碱”是指一种钠盐,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铜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为加快过滤速度,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从“a”或“b”中选择)。
II.制备[Cu(NH3)4]SO4·H2O,实验装置图1所示。

(4)用浓氨水调节硫酸铜浓溶液pH为10,有大量的浅蓝色沉淀出现;持续加入浓氨水,当蓝色沉淀完全消失后,加入乙醇,静置,过滤得到产品。
①将滤液用稀硫酸酸化后,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可回收乙醇。
②可以使用下列哪种试剂代替乙醇来促进晶体析出:___________。(填标号)
a.浓H2SO4 b.稀氨水 c. Na2SO4固体       d.饱和NaCl溶液
(5)称取[Cu(NH3)4]SO4·H2O试样m1 g,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处理后,获得m2 g洁净的沉淀,试样中[Cu(NH3)4]SO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Ⅲ.检验[Cu(NH3)4]SO4·H2O的性质
(6)向饱和[Cu(NH3)4]SO4溶液中滴加少量0.1mol·L-1稀硫酸,溶液中立刻出现大量浅蓝色沉淀,经检验发现该沉淀为Cu2(OH)2SO4,写出生成Cu2(OH)2SO4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2021-12-13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周 周测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周测与晚练(新高考专用)
5 . 胆矾可做游泳池的消毒剂,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产物不同。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时隔绝空气加热A,至胆矾分解完全,确定分解产物的成分(试剂均足量)。

(1)B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中无明显变化,可确定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气体产生,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推测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其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
(4)A中固体完全分解后变为红色粉末,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残留物仅为,而不含,请帮他完成表中内容。已知:(试剂,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准确称取红色固体,加入足量____(填名称),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_固体残留物仅为
(5)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写出胆矾在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2021-11-14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3.2.2 硫酸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课后培优练(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6 . 某实验小组对溶液分别与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试剂a操作及现象
I
溶液
溶液加入溶液,得到绿色溶液,30s时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溶液加入溶液,得到绿色溶液,未见明显变化。
已知: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实验Ⅰ中的无色气体为,实验验证: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接近试管口,视察到___________,将品红试纸在烘箱中低温烘干又观察到___________
(2)推测实验Ⅰ中的白色沉淀为,实验验证步骤如下:
①实验Ⅰ完成后,立即过滤、洗涤。
②取少量已洗净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浓氨水,先观察到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露置一段时间,又观察到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提出假设,增强了的氧化性。
①若假设合理,实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用以下实验来验证假设合理,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方案:闭合K,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至“Y”处;向U形管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将实验Ⅱ的溶液静置24h或加热后,得到红色沉淀。经检验,红色沉淀中含有。甲、乙两位同学通过实验Ⅲ验证把红色沉淀中含有
实验Ⅲ:

①甲同学认为红色沉淀中含有,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足以证实红色沉淀中含有,理由是___________
2021-11-04更新 | 3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7 . CuCl2是常见的化学试剂,某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屑“湿法”制备CuCl2·2H2O。

氯化铜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结晶水合物
温度以下以上
结晶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湿法”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中,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得到纯净的晶体,反应完全后要进行的操作是:除去其他可能的金属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加热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其中,持续通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废铜屑的利用率。取所得试样溶于水配成,取出,向其中加入过量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涉及到的反应为:)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___________(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不再发生变化。
②废铜屑中铜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等量黄色与蓝色混合呈绿色。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取少量蓝色稀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
8 . 以印刷线路板的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成分为[Cu(NH3)4]Cl2)或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主要成分为CuO、SiO2少量Fe2O3)为原料均能制备CuSO4·5H2O晶体。
(1)取一定量蚀刻废液和稍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到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三颈瓶中,在搅拌下加热反应并通入空气,待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时停止反应,趁热过滤、洗涤,得到CuO固体;所得固体经酸溶、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CuSO4·5H2O晶体。

①写出用蚀刻废液制备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检验CuO固体是否洗净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③装置图中装置X的作用是_______
(2)以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时,请补充完整相应的实验方案:取一定量焙烧过的铜精炼炉渣,_______,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晾干,得到CuSO4·5H2O晶体。已知:①该实验中pH=3.2时,Fe3+完全沉淀;pH=4.7时,Cu2+开始沉淀。②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1.0 mol/L H2SO4、1.0 mol/L HCl、1.0 mol/L NaOH。
(3)通过下列方法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取0.5000g CuSO4·5H2O样品,加适量水溶解,转移至碘量瓶中,加过量KI溶液并用稀H2SO4酸化,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的溶液19.48mL。测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2Cu2++4I-=2CuI↓+I2、2S2O+I2= S4O+2I-。计算CuSO4·5H2O样品的纯度:_______
9 . 最近我国有人报道,将0.1 mol· L-1的硫化钠溶液装进一只掏空洗净的鸡蛋壳里,将蛋壳开口朝上,部分浸入盛有0.1 mol· L-1的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在静置一周的过程中,蛋壳外表面逐渐出现金属铜,同时烧杯中的溶液渐渐褪色,并变得浑浊。
(1)设此装置中发生的是铜离子和硫离子直接相遇的反应,已知(Cu2+/Cu)和 (S/S2-)分别为0.345 V和-0.476V, nF =RTlnK, 表示反应的标准电动势,n为该反应得失电子数。计算25°C下硫离子和铜离子反应得到铜的反应平衡常数____,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
(2)金属铜和浑浊现象均出现在蛋壳外,这意味着____
(3)该报道未提及硫离子与铜离子相遇时溶液的pH。现设pH=6,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请对此实验结果作一简短评论____
2021-07-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届(2010年9月15日)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10 . 胆矾()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
A.烧杯        B.容量瓶          C.蒸发皿               D.移液管
(2)将加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3)待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冷却后用为3.5~4,再煮沸,冷却后过滤。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乙醇洗涤、_______,得到胆矾。其中,控制溶液为3.5~4的目的是_______,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写表达式)。
(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填标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2021-06-11更新 | 1842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化学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