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与强氧化性酸的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铜与浓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变为绿色,试管底部出现黑色和灰白色沉淀;试管中先出现气泡,短时间内品红溶液无变化,之后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试管中先出现的气泡为______(填名称)。
(3)实验完毕后取下试管,______,若溶液______,可证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为
(4)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5)湿碱棉团的作用是______
(6)实验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取试管中上层清液加入水中,发现溶液温度升高。试解释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
(7)将反应后的沉淀加入水中,黑色沉淀不溶解,灰白色沉淀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则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8)黑色沉淀可能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黑色沉淀中是否含有(已知均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和稀硫酸):____________
10-11高一下·吉林长春·期中
2 . 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 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气体的体积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
A.9.02 gB.8.51 gC.8.26 gD.7.04 g
2020-02-25更新 | 1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3 . 3.2g铜与过量硝酸(8mol·L1、30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反应后溶液中含amol氢离子,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0.2+a)molB.(0.1+a)mol
C.(0.05+a)molD.amol
2019-12-05更新 | 1316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4 . 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2019-05-28更新 | 2428次组卷 | 18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5 . 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铜与浓H2SO4的反应(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资料:微量Cu2+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Cu2++4OH =[Cu(OH)4]2−,[Cu(OH)4]2−溶于甘油形成特征的绛蓝色溶液。
   
编号实验用品实验现象
I10mL 15mol/L
浓H2SO4溶液
过量铜片剧烈反应,品红溶液褪色,150℃时铜片表面产生大量黑色沉淀,继续加热,250℃时黑色沉淀消失。
II10mL 15mol/L
浓H2SO4溶液
适量铜片剧烈反应,品红溶液褪色,150℃时铜片表面产生少量黑色沉淀,继续加热,250℃时黑色沉淀消失。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将装置C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
(3)实验I中,铜片表面的黑色沉淀可能含CuO、Cu2S或CuS。为探究黑色沉淀的成分,取出反应后的铜片,用水小心冲洗后,进行下列操作:
      
i. 黑色沉淀脱落,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呈无色。ii. 开始时,上层溶液呈无色,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呈淡蓝色。

甲认为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证明黑色沉淀不含CuO,理由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仅通过颜色判断不能得出上述结论,理由是______。需要增加实验iii,说明黑色沉淀不含CuO,实验iii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4)甲同学对黑色沉淀成分继续探究,补全实验方案: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v取洗净后的黑色沉淀,加入适量_____溶液,加热。黑色沉淀全部溶解,试管上部出现红棕色气体,底部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5)用仪器分析黑色沉淀的成分,数据如下:
150℃取样230℃取样
铜元素3.2g,硫元0.96g。铜元素1.28g,硫元0.64g。

230℃时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
(6)为探究黑色沉淀消失的原因,取230℃时的黑色沉淀,加入浓H2SO4,加热至250℃时,黑色沉淀溶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管底部出现淡黄色固体,溶液变蓝。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
(7)综合上述实验过程,说明Cu和浓H2SO4除发生主反应外,还发生着其他副反应,为了避免副反应的发生,Cu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2019-05-23更新 | 6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13-14高一上·陕西宝鸡·期末
名校
6 . 一定量的Cu粉与浓H2SO4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加入Cu的质量为6.4 g
B.加入的浓H2SO4中含溶质0.2 mol
C.加入Cu的质量大于6.4 g
D.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多于0.2 mol
2018-09-12更新 | 7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五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化学试题
7 . 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I 中消耗的 HNO3 更多
C.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 II 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 II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I 中的不同, 是由于溶有 NO2
2018-05-17更新 | 179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8 .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溶解,溶液呈蓝色,且无气体逸出,该盐可能是
A.FeC13B.Na2CO3C.KNO3D.FeSO4
9 .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 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 mol/L稀硫酸反应
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C.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 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该反应原理可用强酸H2CO3制弱酸H2SiO3来解释
2017-11-02更新 | 463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水槽中的集气瓶收集到无色气体,甲同学由此认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乙同学认为上述理由不完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学们经过讨论,决定改用装置B进行反应,实验步骤①~③如下图所示。

步骤③拔去注射器的橡胶帽,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的空气后,迅速盖上橡胶帽。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就能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NO。
2017-08-31更新 | 3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