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CO与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
第一步:(慢)       
第二步:(快)
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整个反应历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B.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由第一步反应决定
C.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D. FeO*和Fe *均为反应的催化剂
2022-02-05更新 | 693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化学试卷
2 . 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二氧化碳催化氢化获得甲酸,利用化合物1催化氢化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化合物2与水反应变成化合物3,化合物3与的反应历程如图乙所示,其中TS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降低温度可促进化合物2与水反应变成化合物3与
B.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终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C.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86Kcal/mol
D.化合物1到化合物2的过程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碳氢键的形成
2022-01-27更新 | 28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我国科学家用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成功合成了三甲胺,研究单个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的焓变
B.反应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为
C.反应历程中既没有碳氮键的断裂也没有碳氮键的形成
D.制备三甲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022-01-24更新 | 4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 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 (aq) +2H+ (aq)=H2O(1) +CO2(g)△H1<0, HCO (aq)+H+ (aq)=H2O(1)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填“甲”或“乙”) ,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H1= -12.14kJ· mol-1
反应II :HCO (aq) +H+ (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向V mLc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
A.B.C.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试剂2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0.5 g Na2CO3

40mL HCl 19.0

21.7

0.5 g NaHCO3

40 mL HCl 19.0

18.1


表格二: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 3

19.0

10mL H2O 19.0

19.0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2O 19.0

19.0


表格三: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3

19.0

10mL HCl 19.0

20.5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Cl19.0

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III:Na2CO3(s) +2H+ (aq)=2Na+ (aq) +H2O(1) +CO2(g) △H3
反应IV:NaHCO3(s)+ H+ (aq)=Na+ (aq) + H2O(l) +CO2(g) △H4
则△H1______(填“>”、“< ”或“=”,下同) △H3,△H2______ △H4
2022-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5 . 已知反应( aq)+2I-(aq)2(aq)+I2(aq),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含Fe3+的某溶液,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2Fe3+(aq)+2I-(aq)I2(aq)+2Fe2+(aq)
②2Fe2+( aq)+(aq)=2Fe3+(aq)+2(aq)
A.反应①和反应②相比,反应②更快
B.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大Fe3+的浓度,能够加快反应速率
D.若不加Fe3+,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
2022-01-22更新 | 7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6 . 金属插入CH4的C—H键形成高氧化态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反应频繁出现在光分解作用、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如图是CH4与Zr形成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CH4中的C—H键没有全部断裂
B.Zr+CH4→CH3—Zr···H活化能为213.67 kJ·mol-1
C.在中间产物中CH3-Zr···H状态最稳定
D.Zr+CH4→CH—Zr···H3 ΔH=+39.54 kJ·mol-1
2022-01-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7 . 图象可更直观地表现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反应为放热反应,且H=Ea-
B.若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则C(石墨,s)=C(金刚石,s)   
C.图乙所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若   ,则物质能量高低如图丙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
B.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
C.普通分子获得能量一定能变为活化分子
D.
2022-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义马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联考化学试题
9 . 2SO2(g)+O2(g) 2SO3(g) ΔH=-2a kJ·mol-l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常数K增大
B.降低温度、增大O2浓度均有利于提高SO2转化率
C.过程a与过程b对比,b使用了催化剂,反应物转化率不变,ΔH也不变
D.常温常压下,加入1 mol SO2(g)和0.5 mol O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a kJ
2022-01-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丙烷与溴原子能发生以下两种反应:
①CH3CH2CH3(g)+Br•(g)→CH3CH2CH2• (g)+HBr(g)
②CH3CH2CH3(g)+Br•(g)→CH3CHCH3(g)+HBr(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与②均为吸热反应
B.反应②使用了催化剂
C.产物中CH3CH2CH2•(g)含量比CH3CHCH3(g)低
D.CH3CH2CH2•(g)转变为CH3CHCH3(g)放出热量
2022-01-06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