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反应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
(2)维生素C可将H转化为G,维生素C具有_______(填“酸性”、“氧化性”或“还原性”)。
(3)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
A.          B.          C.
(4)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亚铁盐与溶液的反应。
试剂:酸化的溶液,溶液
操作现象
酸化的G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滴溶液溶液立即变为棕黄色,稍后,产生气泡。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变红
①上述实验中溶液与G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
2 . 过氧化氢(H2O2)是常用的绿色氧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了H2O2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它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H2O2可以通过H2和O2在某催化剂表面直接反应合成,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1)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催化剂中H+的作用:将H2用D2(2H2)代替再进行实验。催化剂中氢离子参与反应的证据是生成的产物中有H2O2_______粒子(填化学式)。
II.H2O2不稳定,在Fe3+、Cu2+等粒子的催化下会很快分解并放出热量。为了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2)定性分析:通过观察甲装置两支试管中_______的现象,得出关于FeCl3和CuSO4催化效果的结论。某同学认为此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变量,提出可将试剂CuSO4更换为_______(填化学式)。
   
(3)定量测定:用乙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时组装好装置乙,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距离后松开,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该操作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若反应30s后注射器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mL(标准状况),则锥形瓶A中实际产生气体的体积_______VmL(填“>”、“<”或“=”)。
   
III.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H2O2可以氧化废水中的CN,Cu2+可催化该反应。已知H2O2与CN反应会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氰化氢(HCN)是一种易挥发的弱酸,有剧毒,对环境危害很大。
①H2O2与CN-的反应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测得CN-的氧化去除率随溶液中c(Cu2+)的变化如下图所示。c(Cu2+)过多时,CN-的氧化去除率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_
   
(5)取少量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3-05-1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3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1)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分析脱脂棉燃烧的原因_______
(2)实验2: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有气泡冒出,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
i.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
ii.NaOH溶液浓度过高,酚酞不变色或变色后迅速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MnO2固体,若有气泡冒出,用_______检验该气体,则证明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使溶液褪色。
②另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稀释,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溶液褪色原因可能为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质,运用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如下图象。

根据图象,得出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22-10-03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为了深入探究某个化学问题,往往需要我们会依据一定的原理作出假设,并设计一定的化学实验方案。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某种因素,A小组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的体积
I

(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测量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选填下图1中的装置编号)。

(2)由实验I、Ⅱ、Ⅲ可知: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
[探究二]B小组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于是他们用天平称量氧化铜,取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2实验:

(3)填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__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将固体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实验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4)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步骤④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⑦中应选用___________的过氧化氢溶液。
(7)过氧化氢能将二氧化硫氧化,请写出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12-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控制光沉积构建光催化材料,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可实现与有机物的转化,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只发生在之间
B.转化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C.转化的反应为
D.该转化过程应用了的还原性与的氧化性
6 .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活性炭催化条件下煤气中H2S和Hg的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反应过程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没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生成
B.H2S活性炭分解生成H2(g)和S(s)的过程释放能量
C.整个脱硫过程中硫元素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
D.该机理由于活性炭的参与降低了H2S分解的热效应,使反应更易进行
7 . 常温下向双氧水的酸性溶液中滴入少量的FeSO4溶液,发生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Fe3+可以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图中转化关系表明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Fe3+>Fe2+>H2O2
C.图中转化关系说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生产和贮运H2O2的过程中要避免混入Fe2+或者Fe3+
2022-11-17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化学试题
8 . 消除氮氧化物的3种方法:
①4NO2+O2+4Na2CO3+2H2O=4NaHCO3+4NaNO3
②6NO+4NH35N2+6H2O
③2NO+2CO2CO2+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等污染
B.①是利用Na2CO3的碱性和氧化性消除NO2
C.②③的目的是将化合态的氮元素转化为N2
D.②③使用催化剂,能加快消除氮氧化物的速率
2022-12-07更新 | 4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学考) 试题
9 . 亚氯酸盐(如NaClO2等)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条件下能生成亚氯酸,亚氯酸进而发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若在发生分解时加入稀硫酸,发现开始时反应缓慢,然后反应突然加快,并释放出大量ClO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D.逸出的ClO2使生成物的浓度降低
2020-10-11更新 | 50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研究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分别对的制备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氨气的制备
   
(1)盛装碱石灰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尾气处理(按气流方向表示)。
(4)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氨的方法:用_______,靠近集气瓶口,若出现_______,则说明收集满。
Ⅱ.分解制备
(5)探究分解的影响
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在试管中分别添加了如下表的试剂和用量,再分别注入溶液,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添加试剂及用量完全分解所需时间
1溶液
2溶液
①实验结果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填化学式)更有利于分解。
②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能加速分解,分解无影响。为排除干扰,该同学再进行实验:向两份溶液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和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内,发现均几乎不分解。甲同学认为:在无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分解无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