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状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减小B.减小压强,n(CO2)增加
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2 . 已知:X(g)+2Y(g)3Z(g)   △H=-a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达a kJ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2017-04-14更新 | 447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高三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卷
3 . 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CH4)减小
2016-12-09更新 | 5198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四川卷精编版)
4 . 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一定温度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C.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 . 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Ⅱ,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________
(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________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下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______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形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_______
(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因是_______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_____
(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6 . 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 (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H.现将1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 mol/(L•s)1
(4)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25℃时,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 L 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 mol•L1
2016-12-09更新 | 19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山东卷)
7 .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2.4×10-33.4×10-34.8×10-36.8×10-39.4×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H______ O(填“>”、“=”或“<”),熵变S_______ O(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2+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时,0-6min 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
8 .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
(3)可以用来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和0.10mol,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0.18mol,则=_______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和0.10mol,则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_mol<n()<_______mol。
2016-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专题十四 化学计算
9 .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
(3)下列可用来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a.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和0.10mol,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0.18mol,则=_______ mol·L-1·min,若继续通入0.20mol和0.10mol,则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_ mol<n()<_______mol。
2016-12-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专题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 .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___(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下列描述中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和0.10mol,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0.18mol,则=______:若继续通入0.20mol和0.10mol,则平衡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_____ mol<n()<______mol。
2016-12-09更新 | 14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专题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