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25℃时,向40 mL 0.05 mol/L的溶液中一次性加入10 mL 0.15 mol/L的KSCN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发生反应,混合溶液中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向溶液中加入50 mL 0.1 mol/L KCl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B.E点对应的坐标为(0,0.04)
C.在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分钟后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红色加深,该现象可以证明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2 . 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i中加入KSCN溶液的体积改为2mL,不具有说服力,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B.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b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C.进行ii、iii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出
D.若将ii中加入试剂更换为3滴1mol/LKCl溶液,记为现象c,则平衡逆向移动,现象c比现象b红色更浅
2023-12-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待试管b中颜色不变后与试管a比较,试管b中橙色比试管a中的浅;
ⅱ.待试管c中颜色不变后与试管b比较,试管c中的颜色比试管b中的浅;
ⅲ.滴加浓硫酸,试管d温度略有升高,溶液颜色与试管b中的相比,变深
A.试管b中的现象说明加水后平衡正向移动
B.该实验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C.“待试管c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试管d中的现象能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增大
2024-01-16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ii.(黄色)
iii.已知对实验无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证明逆向移动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不同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2mL0.01mol/LFeCl3的溶液与2mL0.02mol/L的KSCN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ⅰ.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ⅱ.(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一定是由于平衡逆向移动引起的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pH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Cl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与试剂③等体积的0.04mol/L的KNO3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已知NO对实验无影响)
6 . 某同学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
反应i:
反应ii:(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观察到现象a比现象c中红色更深,即可证明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i平衡正向移动
B.观察到现象b比现象c中红色浅,即可说明反应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
C.进行IV对比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于溶液体积变化引起各离子浓度变化而干扰实验结论得出
D.III中溶液一开始无,12小时后检出,可能的原因是还原的速率较慢,反应ⅱ速率较快
7 . CO2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镍氢催化剂可使CO2转化为CH4。反应体系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1)将反应后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试剂),可证明反应Ⅱ发生。
(2)计算   ___________(用表示)。
(3)相同投料比时,体系内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镍氢催化剂活性会因为甲烷分解产生积碳而降低,同时二氧化碳可与碳发生消碳反应:
积碳反应:   
消碳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之后,温度升高积碳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测得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①催化剂在较低温度时主要选择___________(填“反应Ⅰ”或“反应Ⅱ”)。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已知:[FeCl4(H2O)2]-为黄色,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0.1mol/L

Fe2(SO4)3溶液

酸化的0.1mol/L Fe2(SO4)3溶液

酸化的0.1mol/L Fe2(SO4)3溶液

0.1mol/L

FeCl3溶液

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注: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
A.实验①中,Fe2(SO4)3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Fe3+水解产生了少量Fe(OH)3
B.实验②中,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
C.实验③中,存在可逆反应:
D.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2023-11-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回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二化学试题
9 . 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
已知: ,+6价格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实验一: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实验二:取试管c完成如下实验。

(4)试管c中溶液变为绿色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乙醇转化为乙酸)。
(5)由实验二中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丙同学欲通过+6价铬盐与KI反应,验证(5)中结论,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2023-1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探究含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元素的常见粒子:(橙色)、(黄色)、(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绿色)、(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溶于强碱形成(亮绿色)。
ii.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不能氧化价格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

K2Cr2O7溶液

先滴入稀疏酸至,再滴入5滴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橙色)(黄色)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浓度相同       B.       C.溶液的颜色不变
(2)已知(橙色)(黄色)。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Ⅰ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3)Ⅰ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5)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预测有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价铬元素被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Ⅰ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然后滴入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色。
②乙同学通过原电池原理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的氧化性的彩响,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酸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
(6)此外,生产中常用测定含废水中元素的含量。量取废水,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加入少量淀粉作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则废水中元素的含量为_____
2023-10-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