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某工厂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制取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第一步:将黄铁矿粉碎后在沸腾炉中高温处理造气,可获得和炉渣(主要成分为)。
第二步:将获得的气体净化后与空气按一定比例通入催化反应室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
第三步:用吸收塔吸收后,再加适量水稀释至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约为1.84g·cm-3)。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尾气用吸收,使其转化为后,再用处理,生成SO2,这样得到的SO2含量较高,可循环用作原料。
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10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常温下,⑦⑧⑨⑩四种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③与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第三步中对应⑥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
(5)标准状况下,1.12L②完全转化为⑤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021-04-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化学试题
2 . 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3 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做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CaCl2CaBr2CaOCaSO4MgOAl2O3ZnCl2ZnBr2CuSO4
干燥效率0.140.140.20.040.0080.0030.81.11.4
A.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
B.MgO 的干燥性能比 CaO 好
C.MgSO4 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 0.04
D.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于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
3 . 德国化学家哈伯(F.Haber)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合成氨为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原理为N2(g)+3H2(g)2NH3(g) △H=-92.4kJ/mol
(1)若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0kJ/mol,N-H的键能为390.8kJ/mol,则NN的键能约为_____kJ/mol
(2)合成氨反应不加催化剂很难发生,催化剂铁触媒加入后参与了反应降低了活化能。其能量原理如图所示,则加了催化剂后整个反应的速率由______决定(填“第一步反应”或者“第二步反应”),未使用催化剂时逆反应活化能______正反应活化能(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3)从平衡和速率角度考虑,工业生产采取20MPa到50MPa的高压合成氨原因______
(4)一定温度下恒容容器中,以不同的H2和N2物质的量之比加入,平衡时NH3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则H2转化率a点______b点(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若起始压强为20MPa,则b点时体系的总压强约为______MPa。

(5)若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分别表示为v=K,v=Kc2(NH3),则一定温度下,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含K和K的表达式表示),若K和K都是温度的函数,且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则图中c和d分别表示____________随温度变化趋势(填K或者K)。

(6)常温下,向20mL的0.1mol/L的盐酸中通入一定量氨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所得溶液中c(NH4+)=_______
4 . 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_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H2OPCO相等、PCO2PH2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a)=___________kPa·min−1。467 ℃时PH2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89 ℃时PH2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1920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等三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A

B

C

D

试剂组成0.4 mol·L-1 KI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18-06-09更新 | 6532次组卷 | 28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江南片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6 . 近年来,硫化铜矿的湿法冶炼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有一种催化氧化酸浸硫化铜矿的冶炼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氯离子浓度都对铜的浸出率有较大的影响,下面是实验得出的这几种因素对铜的浸出率影响的变化曲线图(如图2~如图5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火法炼铜的主要反应:①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 ②2Cu2S+3O22Cu2O+2SO2;③2Cu2O+Cu2S6Cu+SO2↑;则在反应①、②、③中被氧化的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若生成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则发生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NA;由amolCuFeS2生成a molCu,共消耗________ mol O2
(2)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经查,硫黄、FeSO4·7H2O均可入药,用途广泛,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溶液中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以及工业生产的实验要求,从下表中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017-03-1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