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硫氰化钾(KSCN)可用作洗涤剂中的缓蚀剂,也常用作分析试剂,用于鉴定三价铁、铜、银等。某小组以二硫化碳(CS2)和液氨为原料制备KSCN晶体:将固体催化剂、二硫化碳和稍过量的液氨在反应釜中混合,在5.88×105Pa、100℃下,反应20h,再经减压脱硫蒸发转化等步骤制得KSCN产品,其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i.NH4SCN在高于170℃时易分解。
ii.(NH4)2CO3在105℃时分解为NH3和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釜中,除生成NH4SCN外,还有一种产物(属于无氧酸式盐)。
①NH4SCN中阴、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釜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反应釜中温度越高越易反应,但控制温度不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I减压脱硫蒸发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工业上用K2CO3溶液而不用KOH溶液的原因有两种:一是K2CO3比KOH便宜;二是有效降低KSCN中K2S杂质的含量,试分析K2CO3能降低K2S杂质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除催化剂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用KSCN滴定法可以测定银的含量,其步骤如下:称取0.2000g粗银(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加入10mL6mol·L-1硝酸中加热溶解,煮沸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并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5mL硫酸铁铵溶液[NH4Fe(SO4)2]作指示剂,用0.1mol·L-1KSCN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18mLKSCN标准溶液。
已知:i.氮的氧化物遇KSCN溶液呈红色。
ii.SCN+Ag+=AgSCN↓(白色)。
①实验步骤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标志是: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___________
③粗银中Ag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2 .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降低大气中CO2含量是当今世界重要科研课题之一,以CO2为原料制备甲烷、戊烷、甲醇等能源物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问答下列问题:
(1)CO2在固体催化表面加氢合成甲烷过程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主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1=-156.9kJ·mol-1
副反应:CO2(g)+H2(g)CO(g)+H2O(g) ΔH2=+41.1kJ·mol-1
①已知2H2(g)+O2(g)=2H2O(g) ΔH3=-395.6kJ·mol-1,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g) ΔH=___________
②加氢合成甲烷时,通常控制温度为500℃左右,其原因为该温度下有较高的化学反应速率和___________
③500℃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2和12molH2,初始压强为p,20min时主、副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H2O)=5mol·L-1,体系压强为,则0~20min内v(CH4)=___________mol·L-lmin-1,平衡时CH4选择性=___________(CH4选择性=)。
(2)我国科研人员将CO2和H2在Na-Fe3O4/HZSM-5催化下转变为汽油(C5~C11的烃),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若CO2在该条件下转化为戊烷(C5H1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催化剂中的Fe3O4可用电解法制备。电解时以Fe做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甲醇催化制取乙烯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1:3CH3OHC3H6(g)+H2O(g);
反应2:2CH3OH(g)C2H4(g)+2H2O(g)
反应I的Arrhenius经验公式的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a所示,已知Arhenius经验公式Rlnk=(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则该反应的活化能(10K)Ea=___________kJ·mol-1。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实验数据如图中的曲线b所示,则实验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
2022-02-02更新 | 89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化学试题
3 . 氮氧化物气体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气体,降低氮氧化物气体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氧化可脱除氮氧化物。
已知:①


氧化脱除NO的总反应是:_______,该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大,其原因是_______
(2)氮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已知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快反应)
第二步:(慢反应)
①总反应的速率由_______决定(填“第一步”或“第二步”)。
②用表示的速率方程为表示的速率方程为分别表示速率常数,则_______(填数值)。
③下列关于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反应的总活化能等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之和
B.使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常数一定增大
C.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3)电解氧化吸收法可将废气中的转变为硝态氮。分别向溶液和溶液(起始pH均调至9)中通入NO,测得电流强度与NO的脱除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电解溶液时,溶液中相关成分的浓度变化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电解溶液时产生氧化吸收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电解NaCl溶液作吸收液时,NO的去除率始终比溶液的大,原因是_______
③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解NaCl溶液时NO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2021-09-06更新 | 5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化学试题
4 .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CO和CO2催化加氢制甲醇,是极具前景的温室气体资源化研究领域。
(1)已知在25℃,101kPa下:甲醇(l)的燃烧热为akJ·mol-1,CO(g)的燃烧热为bkJ·mol-1,H2O(g)=H2O(l) ΔH=+ckJ·mol-1。则甲醇(l)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和H2发生反应
i.CO(g)+2H2(g) CH3OH(g) ΔH=-90.2 kJ·mol-1制备甲醇,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α)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P1___________P2,M点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N点的逆反应速率。(填“>”、“<”或“=”)
(3)在某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发生反应
ii: CO2(g)+3H2(g) CH3OH(g)+H2O(g) H2=-49.0 kJ·mol-1
iii:CO2(g)+H2(g) CO(g)+H2O(g) H3=41.2 kJ·mol-1
①维持压强不变,按固定初始投料比将CO2和H2按一定流速通过该催化剂,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实验数据:
T(℃)CO2实际转化率(%)甲醇选择性(%)
24312.342.3
25315.339.1
注:甲醇的选择性是指发生反应的CO2中转化为甲醇的百分比。
表中数据说明,升高温度,CO2的实际转化率提高而甲醇的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为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降低CO2生成CH3OH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4)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4molH2,只发生反应ⅱ和反应ⅲ,初始压强为P0,在300℃发生反应,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容器体积减小25%,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___________ (k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以甲醇为原料,通过电化学法可以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2CO],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若以铅蓄电池为电源,B应与铅蓄电池的___________(填“Pb”或“PbO2” )相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又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问题。
已知:(I)CO2(g)+H2(g)=CO(g)+H2O(g) ΔH1=+40.9 kJ/mol
(II)CO(g)+2H2(g)=CH3OH(g) ΔH2=—90.3 kJ/mol
(Ⅲ)CO2(g)+3H2(g)=CH3OH(g)+H2O(g) ΔH3
(1)ΔH3=___________ ;上述3个反应ΔS<0的有___________(填反应序号)。
(2)提高反应(Ⅲ)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
(3)当反应压力2 MPa、原料气CO2和H2体积比1:3时,一定范围内温度对CO2转化率、CH3OH选择性、CH3OH产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CH3OH产率在250℃时达到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240℃、4MPa恒压条件下发生反应(Ⅲ),原料气体积组成为V(H2):V(CO2):V(N2)=3:1: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则CH3OH的压强为___________,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5)某温度下,反应(Ⅲ)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k×p(CO2p3(H2)×(1—Kp)。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p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应,若增加CO2压强,则r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若升高温度,则r___________
6 . 钒元素用途广泛,如图是一种钒的化合物催化某反应的反应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2O参与了该催化反应
B.过程①中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该催化循环过程中有氢氧键的断裂和形成
D.每次循环的净反应为H2O2+2C1=2HOCl+2e
2021-04-24更新 | 161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7 . 固体界面上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等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气流中的CO2被捕获到固体界面催化加氢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酸的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获过程中,N(C2H5)3能够协助二氧化碳到达催化剂表面
B.在固体界面因反应活化能降低使H2迅速参与反应
C.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是原子利用率几乎达100%的反应
D.标准状况下,22.4L甲酸(HCOOH)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5NA
2021-04-23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8 . 氮的化合物制备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消除,一直都是具有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领域。
I.最近我国科学家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使用铜催化剂将单个N, N-二甲基甲酞胺[(CH3)2NCHO]转化为三甲胺[N(CH3)3]的合成略线。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

(1)制备三甲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ev=1.6×10-19J,反应热数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上述历程中①、②、③三个阶段,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 (填阶段编号)。
(2) 160°C时,将(CH3)2NCHO(g)和H2(g)以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充入盛有催化剂的刚性容器中,容器内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用分压代替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结果用含P的式子表达) ;下列条件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①n[N(CH3)3]:n(H2O)= 1:1                      ②H2的分压不再发生变化
③该反应的反应热∆H不再发生变化            ④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最不发生变化
II.NOx污染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NO的治理通常有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NH3作消除剂,反应原理为;4NH3(g)+6NO(g)5N2(g)+6H2O(l) △H= -180798k/mol。不同温度条件下: 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4:1、3:1、 1:3, 得到NO脱除率曲线如图所示。

(3)曲线a中NH3的起始浓度为4×10-5mol/L,从A点到B点经过4秒,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平均速率为_______mg/(L·s)。
(4)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温度超过900°C,NO脱除率骤然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方法二:通过反应2NO(g)+2CO(g)N2(g)+2CO2(g)将NO转化为无害的N2.已知该反应的v=kc2(NO)c2(CO), v=kc(N2)c2(CO2) (k、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5)某温度下,若在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CO、N2、CO2各0.5mol,达平衡时k:k=l:4,则起始状态时v_______v (填*>”、“<”或“=") 。
III.近年来,地下水中的氮污染的治理渐受关注。在金属Pt、Cu 和铱(Ir) 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态氮(),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6)若铂(Pt)的总量不变时,在导电基体上增大单原子铂和铂颗粒的比例,对溶液中的脱氮率有何影响_______
2021-02-25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9 . 工业上除去电石渣浆上清液中的,并制取石膏的常用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程Ⅰ、Ⅱ中均起催化剂作用
B.过程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将10L上清液中的转化为浓度为480 mg·L−1),理论上共需要0.03mol的
D.常温下,56gCaO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液中的数目为
10 . 脱除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NO和NO2)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早期是利用NH3还原法,可将NOx还原为N2进行脱除。
已知:①4NH3(g) + 5O2(g)=4NO(g) + 6H2O(g) ΔH=−905.9 kJ·mol−1
②N2(g) + O2(g)=2NO(g)     ΔH=+180 kJ·mol−1
③H2O(g)=H2O(l) ΔH=−44 kJ·mol−1
则4NH3(g) + 6NO(g)=5N2(g) + 6H2O(l)的ΔH_____________kJ·mol−1
(2)以漂粉精溶液为吸收剂可以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
①漂粉精溶液的主要成分是Ca(ClO)2,若吸收过程中,消耗的Ca(ClO)2与吸收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则脱除后NO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温度下相同浓度漂粉精溶液对NO脱除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40~60℃区间 NO脱除率上升的原因为___________;60~80℃ 区间NO脱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是一种新型除NO方法。
第一步:NO在碱性环境中被Na2S2O8氧化为NaNO2
第二步:NaNO2继续被氧化为NaNO3,反应为:NO+S2O+2OHNO+2SO+H2O。
不同温度下,平衡时NO的脱除率与过硫酸钠(Na2S2O8)初始浓度(指第二步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2 所示。
①若要平衡时NO的脱除率至少达到90%,应选择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②a、b、c三点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65℃时,NO的初始浓度为c mol·L−1,平衡时c(OH)=0.1 mol·L−1,该温度下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2020-09-12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