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氯化亚铜为白色难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固体。可用作催化剂、脱色剂,实验室制备它的流程之一如下:

其中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试剂是________(填名称),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物质不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
A.、浓盐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NaCl、KClO
(2)适合点燃C处酒精灯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进入C处反应装置中的气体中含有少量HCl,实验中没有除去H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a可以是NaOH,也可以是_________(填一种),写出NaOH与尾气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原”过程中浓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向中加水后,析出的CuCl经水洗后立即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密封保存,真空干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卷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2 . 某学习小组欲利用平衡体系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将溶液和溶液混合,得血红色溶液X,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Ⅰ.改变等离子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1)取溶液X,加入5滴溶液,得到溶液A;另取溶液X,插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铁丝得到溶液B,A、B两溶液颜更深的是___________ (填A或B)。原因是:___________
(2)取溶液X,加入5滴溶液,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对平衡产生了影响;②不直接参与平衡体系的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实验Ⅱ.为了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各取溶液X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5滴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溶液颜色越深,透射率越小),结果如图所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KCl对平衡有影响,且KCl浓度越大,影响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4)针对产生上述影响的可能原因,学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产生的影响。       
猜想②:产生的影响。        
猜想③:___________
实验Ⅲ.探究盐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资料信息:
a.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
b.在溶液中存在反应
(5)根据上述信息,学习小组同学各取溶液X,分别加入5滴①去离子水、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能证明阳离子盐效应影响平衡体系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盐效应影响较大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
A.实验①②③          B.实验①②④            C.实验①③④
(6)已知对平衡没有明显的影响,解释出现实验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2024-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氯化银的还原精炼技术是银回收精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多种方法还原精炼。
(一)、甲小组选择强还原剂:肼(N2H4)。
在还原AgCl制取银的过程中有对环境无污染气体产生。
(1)①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资料】工业上一般先向氯化银中加入氨水浆化,然后用N2H4还原,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②写出浆化过程中的离子反应式:___________。从N2H4发生的氧化反应(半反应)的角度分析加入氨水的作用___________
(二)、乙小组换用铁粉还原AgCl制取银,探究其过程和影响因素。
【实验A】在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滤出白色沉淀,继续实验如下:

【资料】①AgCl+Cl-AgCl
②Fe3++4Cl-FeCl
(2)检验ⅱ中产物
①取ⅱ中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取ⅱ中少量灰黑色固体,洗涤后将固体等分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溶解,再加入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灰黑色固体中含有Ag。向另一份加入KI溶液,无明显现象。
(3)检验ⅲ中产物。
①取ⅲ中灰白色固体,洗涤。进行如下实验,确认灰白色固体中含AgCl:

滤液加盐酸未产生沉淀,但加入硫酸后产生了白色沉淀,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②取iii中上层溶液,加几滴KSCN溶液。取样时间与溶液颜色如下表。
取样时间10分钟12小时24小时
溶液颜色浅红色红色深红色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Fe3++SCN-Fe(SCN)3
(4)小组同学认为不能排除O2直接氧化Ag继而生成AgCl,对此设计实验:___________。结果发现,该实验产生AgCl所需的时间更长。说明AgCl的产生主要与Fe3+有关。
(5)实验A中的i~iii中,i中AgCl溶解,iii中又生成Ag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乙组实验反思:铁粉还原AgCl制取银时应控制铁粉、盐酸的浓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
2024-01-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4 . 实验室以LiCoO2废渣为原料制备CoCO3,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Co2+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2HA(有机层)+Co2+(水层) CoA2(有机层)+2H+(水层)
(1)为了提高酸浸过程中钴的浸出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提高酸浸温度B.缩短酸浸时间
C.增加LiCoO2废渣的投入量D.将LiCoO2废渣粉碎并适当加快搅拌

(2)“酸浸还原”中,LiCoO2在Na2SO3的作用下转化为Li2SO4和Co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反萃取”时加入试剂M,试剂M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向有机相中加入试剂M溶液能进行反萃取的原因为___________
(4)已知:常温下,Ksp[Co(OH)2]=2×10-15。若反萃取后的溶液中c(Co2+)=0.02mol•L-1,则“沉淀”过程需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沉淀”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11-1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
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n铜粉和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Ⅰ0.01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0.1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4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除去的原理是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实验Ⅲ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a物质为___________,b试剂为___________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Fe3+ +3SCN-Fe(SCN)3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I:探究KCl对Fe3+和SCN-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已用稀盐酸酸化的0.005 mol·L-1 FeCl3溶液和0.01 mol·L-1 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静置至体系平衡,得红色溶液X,分别取3 mL溶液X放入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 mL的试剂①~④,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i.Cl-与Fe3+能发生络合反应:Fe3+ +4C1- [FeCl4]-(黄色);
ii.Fe3+与NO不能形成配位化合物;
iii.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忽略[FeCl4]-对透光率的影响。
(1)本实验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用稀盐酸酸化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升高,甲同学认为是溶液稀释导致颜色变浅,乙同学认为还可能是稀释的过程中,Fe3+ +3SCN-Fe(SCN)3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注入试剂④后的溶液透光率比注入试剂①后高,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4)注入试剂③后的溶液透光率比注入试剂②后高,可能是___________导致的(答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不需详细说明理由)。
实验II:探究不同盐对Fe3+和SCN-平衡体系的影响
取2 mL溶液X,分别加入下列试剂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各溶液的透光率如下表。
序号加入试剂溶液透光率
11 mL蒸馏水A1
21 mL 3 mol·L-1 KNO3A2
31 mL 3 mol·L-1 NaNO3A3

(5)丙同学发现A3>A2>A1,查阅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推断盐效应较强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试分析该离子盐效应对Fe3+和SCN-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
(6)拓展应用:盐效应对多种平衡体系有影响。
c(Na2SO4)/(mol·L-1)00.010.020.040.100.20
PbSO4溶解度/mg4.50.480.420.390.480.69
分析c(Na2SO4)在0~0.20 mol·L-1范围内,PbSO4溶解度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7)FeCl3用途十分广泛,请写出一种其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
2023-10-08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7 .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包含Mg2+、Ca2+。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得到精盐水,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为___________
A.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B.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盐酸
C.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制取晶体的“结晶”操作为___________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灼烧海带时,应将海带放入___________中灼烧
A.烧杯               B.容量瓶             C.坩埚               D.锥形瓶
②请写出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海水显碱性,海水提溴过程中,先调其pH<3.5后,再通入氯气,调节海水pH可提高C12的利用率,用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2023-07-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Ⅰ: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浴液a.各取3mL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mL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而显黄色;溶液中存在(黄色)。
(1)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KCl溶液确实对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KCl浓度增大,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KCl溶液的加入使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少量盐溶液颜色
1红色
2KCl变浅
3略变浅
4NaCl变浅程度较大
①上述实验可证明盐效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1和2       b.1和3       c.1和4
②选择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
(4)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溶液溶液颜色
51mL浓盐酸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61mL去离子水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
9 . 二氯异氰尿酸钠(NaC3N3O3Cl2,摩尔质量为220g/mol)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可用次氯酸钠与氰尿酸(C3H3N3O3)制得,其制备原理为:2NaClO+C3H3N3O3=NaC3N3O3Cl2+NaOH+H2O。某小组选择下列部分装置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并测定产品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盛装X试剂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D中软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请选择合适的装置,按气流从左至右方向组装,则导管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
(3)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X试剂为饱和NaOH溶液。实验时先向A中通入氯气,生成高浓度的NaClO溶液后,再加入氰尿酸溶液。在加入氰尿酸溶液后还要继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A中浊液经过滤、___________、干燥得到粗产品。该系列操作需要用到如图所示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字母)。

(6)粗产品中NaC3N3O3Cl2含量测定。称取ag粗产品溶于无氧蒸馏水中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所配制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cmol/L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VmLNa2S2O3溶液。(假设杂质不与KI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为:+3H++4I-=C3H3N3O3+2I2+2Cl-,I2+2=2I-+)。则NaC3N3O3Cl2的含量为___________%(用含a、c、V的代数式表示)。
2023-04-16更新 | 42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10 . 已知为可逆反应,某小组设计实验测定该反应平衡常数并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配制溶液和溶液。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量筒和_______。(从下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常温下,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资料卡片
ⅰ.
ⅱ.为9~l1.5条件下和磺基水杨酸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可以通过测定吸光度得知其浓度。
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过滤得澄清滤液。(忽略反应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①甲同学通过测定滤液中浓度测得K。取滤液,用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至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V的计算式表示)
②乙同学通过测定滤液中浓度测得K。取滤液,加入磺基水杨酸溶液,加入为9~11.5的缓冲溶液,测定吸光度。测得溶液中浓度为,则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c的计算式表示)
(3)该小组进一步研究常温下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
溶液和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平衡时浓度,记录数据。
序号
1010
2ab
______________存在的关系是_______(用含的不等式表示),该关系可以作为判断稀释对该平衡移动方向影响的证据。
2023-02-13更新 | 146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