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BCD
实现将反应Cu+2Fe3+=Cu2++2Fe2+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验证非金属性强弱:Cl>C>Si证明: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Mg(OH)2>Fe(OH)3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H2O2+2H+
A.AB.BC.CD.D
2024-01-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如下图: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 ,同时放出 气体
B.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工业尾气中NOx常用碱液吸收处理,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n(NO)≥n(NO2)
D.向浓硝酸溶液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则可证明炭与浓硝酸溶液反应一定生成
2023-08-24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
3 . 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5mol/LKSCN溶液,观察现象。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在a、b、c三支试管中,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铁粉,向试管c中滴加vmLxmol/LKSCN溶液,观察试管b、c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均与试管a对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可以产生红色沉淀
B.b试管中的现象说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为了证明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x应该尽可能的大,而v应该尽可能的小
D.若向试管a中加入4滴1mol/L的KCl溶液,溶液颜色会变深
4 . 碘化钾用作制有机物及制药原料,医疗上用于防治甲状腺肿大,作祛痰药,还可用于照相制版等。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KI并探究相关性质。
(一)制备KI
某实验小组设计制备一定量KI的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1)实验开始前,先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将C中导管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以下,塞紧瓶塞,微热A装置,若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在装置B中先滴入KOH溶液,待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色,停止滴入KOH溶液;然后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待三颈烧瓶和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接近相等时停止通气,反应完成。
(3)实验中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硫酸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所得KI溶液经分离提纯后得到KI粗产品,为测定KI的纯度,称取1.0g样品溶于水,然后用0.05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杂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平行滴定三次,滴定到终点平均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二)实验探究:FeCl3与KI的反应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的pH=5)溶液变为棕黄色,20min后棕黄色变深
实验Ⅱ取少量实验I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20min后红色变浅

(5)证明实验I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有机溶剂除外)___________
(6)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为探究实验I中20min后棕黄色变深的原因,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为:___________,若20min后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可选试剂:0.1mol·L1KI溶液、0.1mol·L1FeCl3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
(7)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①;②FeCl3与KI反应的平衡体系中还存在反应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
2023-11-0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究盐酸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溶液与的KSCN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图所示:

已知:ⅰ.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ⅱ.(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平衡逆向移动
B.透光率③比②高,一定是溶液pH不同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溶液进行实验
2023-01-3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五)化学试题
6 .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探究H+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向K2CrO4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比较HNO2与CH3COOH电离出H+的能力强弱同温下,分别测定CH3COONa溶液和NaNO2溶液的pH
C证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向1mL 0.5mol/L的AgNO3溶液中滴加几滴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D探究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分别用pH计测定常温和沸水的pH
A.AB.BC.CD.D
7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8 . 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为CoO和,含少量和ZnO)为原料制备锂电池的电极材料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被萃取的原理:(水层)(有机层)(有机层)(水层)
A.除铝时加入溶液过滤后所得滤渣是
B.若萃取剂的总量一定,则分多次加入萃取比一次加入萃取效果更好
C.往萃取后的有机层中加入硫酸可获得溶液
D.将含的溶液缓慢滴加到溶液中沉钴,会降低的产率
2024-01-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9 . 在恒压、NO和 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 NO 转化为 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 N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2NO(g)+ O2(g)2NO2(g) 为吸热反应
B.X点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D.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能提高NO转化率
2023-07-3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中有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配制Fe2(SO4)3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
D.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