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1)该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稀NaOH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做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HCl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__→c→____→d→_____
②某次滴定前、后的盛放盐酸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
仪器A的名称是__;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__mL,滴定后读数为____mL;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___
(2)下列操作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溶液液面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Ⅱ.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表格中记录了实验数据: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KMnO4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25.000.5020.40
第二次25.003.0023.00
第三次25.004.0024.10
(1)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___(“酸”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滴定现象是___
(2)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2 . 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______ (填序号).
a.100mL容量瓶       b.锥形瓶       c.滴定管夹       d.漏斗     e.玻璃棒     f.滴定管
(2)点②所示溶液为中性:c(Na+)________c(CH3COO-)(填“>”“<”或“=”)。
(3)盛装标准NaOH溶液选择图中滴定管_________(填标号)。

(4)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注意观察____________
(5)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       
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发现气泡
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6)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测血钙的含量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可将4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溶液。
②将①得到的H2C2O4溶液,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
③终点时用去20mL l.0×l0-4mol/L的KMnO4溶液。
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______mol/L。
3 . 常温下,向10.00 mL 0.1mol/L某二元酸H2X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NaOH溶液,其pH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已知:常温下,H2X的电离常数Ka1=1.1×105,Ka2=1.3×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近似等于3
B.点②处c(Na)+2c(H)+c(H2X)=2c(X2)+c(HX)+2c(OH)
C.点③处为H2X和NaOH中和反应的滴定终点
D.点④处c(Na)=2c(X2)>c(OH)>c(HX)>c(H)
4 . 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化学试剂。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用0.1000 mol·L-1 HCl标准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盛装待测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3)若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 mL,滴定后液面如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

   


乙学生做了三组平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11

25.10

2

25.00

1.56

33.30

3

25.00

0.21

25.22

(4)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5)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_____ (填序号)。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6)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
12-13高二上·吉林长春·期末
5 . 如图为对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象,依据图象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下表内各组中的(        
   
ABCD
X/(mol/L)0.120.040.030.09
Y/(mol/L)0.040.120.090.03

A.AB.BC.CD.D
2019-08-14更新 | 14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四川省成都二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6 . 用0.1320mol/L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HCl溶液的体积/mL
125.0024.41
225.0024.39
325.0024.60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甲为___________滴定管,乙为_________ 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
   
(2)实验中,需要润洗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待测液NaOH溶液25.00ml 于锥形瓶中,使用酚酞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将使所测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下同);若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正确读数,则所测结果___________
(5) 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2019-07-04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7 .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取的4.3 g烧碱样品配成250 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10.00 mL待测液,用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量取。
(3)用0.200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
(4)根据下列数据,烧碱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以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滴定次数待测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4.0024.10
(5)以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判断下列操作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判断”)
①读数: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_____________
②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_____________
③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甲是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之后,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滴入NaHSO4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说明a点对应的溶液呈碱性
B.图乙是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C.图丙是I2+I⇌I3-中I3-的平衡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说明平衡常数K(T1)<K(T2)
D.图丁是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某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可用甲基橙判断该反应的终点
2019-05-17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 . 25℃时,用NaOH调节0.10 mol/L H2C2O4溶液的pH,假设不同pH下均有c(H2C2O4)+c(HC2O4-)+c(C2O42)=0.10 mol/L。使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溶液中各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b代表H2C2O4浓度随pH的变化
B.HC2O4H+ + C2O42 K=1×104.2
C.pH从4到6时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H2C2O4 =2H2O+C2O42-
D.当溶液pH=7时:c(Na+)>c(C2O42)> c(H2C2O4)>c (HC2O4)
10 . 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HX、HY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酸性:HX < HY
B.pH=7时,c(Y)=c(X)
C.a、b两点溶液混合后,c(HX)+c(HY)+c(H)=c(OH)
D.10.00mL时,有c(Na)>c(HY)>c(Y)>c(H)
2019-04-30更新 | 642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