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求知求真”.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溶液与溶液的反应为素材,探究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情况,体悟反应的复杂性。
(1)实验预测
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推测依据预期的实验现象
①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量,则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若过量,则有黑色沉淀_______生成
②复分解反应为黑色难溶物,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彻底双水解反应水解能力均较强_______色沉淀()产生,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生成
(2)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能否发生反应①,设计装置如下图,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有_______[已知:]。

实验二:探究能否发生反应②和③,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解释或结论
ⅰ.向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饱和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而后黑色沉淀消失,出现淡黄色沉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黑色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
ⅱ.将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直接混合先有黑色和另一种颜色的沉淀生成,而后都变为黑色;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试解释:沉淀最终都变为黑色的原因是_______。结论:_______发生反应②,_______发生反应③(均填“已”或“未”)。
ⅲ.取ⅱ中最终生成的黑色沉淀样品,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干燥称量得黑色固体,然后在空气中灼烧至恒重灼烧后,所得红棕色固体质量为经计算判断,黑色固体样品的成份为_______
实验结论
在溶液中相遇,会因为二者的浓度、用量等不同而反应不同,但都会先发生复分解反应。
2022-04-03更新 | 63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又名摩尔盐,是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摩尔盐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摩尔盐晶体,加水溶解,测得水溶液呈酸性。由此可知_______
(2)摩尔盐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分解,气体产物可能有NH3、SO2、SO3、H2O等。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证明摩尔盐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2和SO3

①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B的作用_______
②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③能证明分解产物中有S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④若装置连接顺序不变,能否将装置E中溶液换为Ba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
(3)为判断摩尔盐是否变质,可以测定样品中Fe2+的含量。取w 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25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溶液,用c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滴定三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体积 v mL。
①滴定时,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KMnO4溶液。
②样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w、c、v的式子表示)。
2018-04-19更新 | 39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理综化学试题
3 . 探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A常温下,将Fe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一段时间后,前者有气体产生,后者无明显现象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B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晶体已氧化变质
C向两个同规格烧瓶中分别装入同比例的气体,并分别浸泡于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两烧瓶内颜色深浅不同的转化存在限度
D将盛有固体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固体受热易升华
A.AB.BC.CD.D
2023-11-10更新 | 1420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08 表格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4 . 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是优良的供氧剂。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1)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液体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Ca(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有同学不认同上述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纯度。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3)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1装置进行装配。读出体积时要注意: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室温再读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视线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4)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此误差可将发生装置换成图2中的装置B或C。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根据钙元素守恒,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图3。
   
(5)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检验某漂白粉是否变质,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1:取5g漂白粉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蒸馏水并搅拌,观察到有固体不溶解。
实验2:静置,取少量实验1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放入红色花瓣,观察到花瓣褪色。
实验3:另取5g漂白粉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氯气和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
B.实验1和实验2说明漂白粉没有变质
C.实验3中产生的气体只有氯气
D.实验3中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可表示为=CaCl2+2Cl2↑+2H2O
2023-02-15更新 | 79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6 . 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
I.以亚硫酸钠(Na2SO3)为实验对象,探究其性质。实验如下:

(1)写出上述实验中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在空气中久置的亚硫酸钠固体中会混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亚硫酸钠晶体样品若变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晶体表面变黄       B.其水溶液pH将减小     C.其样品质量将增加
II.以FeCl3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对于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甲组:取③中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FeCl3与Na2S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乙组:认为甲组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组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
2020-09-1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7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寻问老师后只知道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1:
表1:
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碳酸氢钠,因为______
【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
(2)甲同学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表2实验探究。
表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___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于是,他又设计了如表3方案进行探究。
表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________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且已部分变质。
2020-08-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开学考试化学试卷02——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全国通用)
8 . 为探究H2O2、SO2、Br2的性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在滴入浓硫酸之前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_________性;H2O2的氧化性_________Br2(填“强于”“弱于”)。
(3)B中红棕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重新变成红棕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
(5)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SO2能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_________的洗气瓶。再次进行实验时,则C中未产生沉淀。
(6)为进一步研究SO2的性质,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Ba(NO3)2和BaCl2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A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但pH传感器显示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C中出现白色沉淀比实验B快很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B、C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溶液酸性:B_________C(填“强于”“弱于”“等于”)。
(7)Na2SO3固体因贮放不慎发生变质。现取样品1.8克溶于水得溶液A,在A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B,将沉淀B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沉淀不仅不消失,反而增加了0.16g(假如沉淀完全转化)。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9 . “84消毒液”(NaClO含量为8~10%,另含少量NaCl)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质,同学们对其成分(水除外)作如下探究:
⑴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有漂白性和碱性,呈碱性的原因是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电离方程H2CO3 H++HCO3HCO3 H+ + CO32HClO H+ + ClO
电离常数K1 =4.4×107K2 =4.7×1011K =3×108

②化学上用电离常数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③常温下,Ca(ClO)2溶解度为21g;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
⑵提出假设甲同学根据是否变质和变质情况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只含NaCl、NaClO。
假设二:肯定含NaCl,可能含NaClO、NaHCO3、Na2CO3中至少一种,推测含NaHCO3的依据是 ______ (用方程式解释)。
假设三:只含NaCl。
⑶实验验证可选用药品:AgNO3溶液、稀硝酸、澄清石灰水、酚酞、CaCl2溶液
①甲同学取适量“84消毒液”样品于一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判定样品含Na2CO3
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准确,不能仅凭白色沉淀就确定含Na2CO3因为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为此乙同学在甲的基础上继续实验:另取少量样品,滴加C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
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三不成立______
③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⑷定量检测
依据原理:2HCl(浓) + NaClO = NaCl + Cl2↑ + H2O,设计测定NaClO含量的实验如下:
取10g“84消毒液”样品,加足量Ca(OH)2至沉淀完全,过滤并洗涤沉淀,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混匀后加入下图装置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然后加入浓盐酸,当不再有气体生成时,B中得到224 mL液体(折合到标准状况),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实验测得原样品中NaClO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020-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大题精准训练——定量分析实验的探究
10 . 下图的实验装置可用于研究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A处为SO2气体发生装置,C处为SO2与O2反应的装置。

完成下列填空:
(1).A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仪器F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需要,应该在D、E处连接合适的装置。请从下图中选择,将所选装置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3).用amol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A处反应结束时,再继续通入一段时间O2,最后测得E处装置增重bg,则此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若Na2SO3变质,会影响到SO2的转化。现欲检验某Na2SO3样品是否变质,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如果将收集了SO3的装置敞口露置于空气中,可看到装置出口处产生大量白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