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气体的制备就是重要的一类实验。
Ⅰ.的制备

(1)该实验中A装置制备能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填选项)。
a.的固体混合物        b.固体        c.固体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Ⅱ.反应的探究
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氯气与氨气按下图所示装进行实验(实验前关闭)。

(3)为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气体a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依据操作步骤在表格中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并解释原因。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气体a(约是气体b的3倍),关闭,恢复室温试管内出现白烟并在试管内壁凝结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打开

__________

__________

2024-05-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
2 .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已知:在溶液中(棕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
(4)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写出NO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E中的现象________
(6)实验结束前,进行以下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通入氮气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2024-05-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

Cu与浓生成品红溶液褪色

B

C与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铁钉与浓生成淀粉-KI溶液变蓝

D

浓NaOH与溶液生成酚酞溶液变红
A.AB.BC.CD.D
2024-05-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1-溴丁烷可用于合成麻醉药盐酸丁卡因,也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是稀有元素萃取的溶剂及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其制备如图(夹持装置略):

已知:ⅰ.(浓)
ⅱ.
ⅲ.(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时,若选用较浓的硫酸作为反应物,得到的产品会呈黄色,为除去颜色,最好选择下列的_______(填标号)溶液来洗涤产品。
A.四氯化碳       B.硫酸钠       C.氢氧化钠       D.亚硫酸钠
产品选择上述溶液洗涤后,还需要用蒸馏水洗涤一次,洗涤液与产品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适量的水、饱和溶液、水洗涤、用无水干燥,蒸馏,得到最终产品。若投入正丁醇,得到产物,则1-溴丁烷的产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探究小组为研究1-溴丁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①对比ⅰ、ⅱ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卤代烃水解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②实验ⅲ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③为深入研究1-溴丁烷与溶液是否能发生消去反应,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Ⅰ.甲同学认为不能依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判断A中发生消去反应,理由是_______
Ⅱ.乙同学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依据实验现象可判断是否发生消去反应,改进的方案是_______
5 . 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探究硫和氯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中产生浅黄色沉淀,写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通过实验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则从原子结构角度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
(3)若利用上图装置探究碘和氯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需要改动的一处是_______。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_______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_______

2024-04-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探究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H的名称为_______
(2)能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3)氯气进入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E中溶液先变为红色,后红色褪去,为探究E中溶液褪色的原因,该同学提出两种假设:
a.Fe3被氧化;
b.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可验证假设b成立。
(5)实验结束后,在另一个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G上滴加溴水,棉花G变蓝。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氧化性:Cl2>Br2>I2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减弱
D.Cl、Br、I对应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
2024-04-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化学试题(慧光部)
7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物质性质并实验验证。
I.甲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1)仪器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试管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试剂名称)。
(2)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试管D中产生能否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______(填“是”或“否”)。
Ⅱ.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半导体、合金材料等工业。
(4)镓(G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GaAs熔融状态不导电,该化合物是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5)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商用进入快车道。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氮化镓:

①仪器中的试剂是______
②加热前需先打开A中的活塞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
中球形干燥管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无水       b.       c.无水       d.碱石灰
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装置的作用为______
8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能否反应产生
已知:①溴水为橙色
②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为,沸点为,在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
操作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ⅰ.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ⅲ.B中溶液变蓝

(1)现象ⅰ中的白雾成分是___________(化学式)。
(2)分析现象ⅱ,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加热,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用溶液检验现象ⅱ和a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ⅱ中黄色气体含有___________(化学式)。
(3)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推测还可能的原因是:
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证实此推测成立。
②溶液变蓝的另外一种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与空气无关。
(4)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并证实了的存在。
方案1: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方案2:将B中淀粉溶液替换为溶液,并检验反应后是否存在。现象如下:
方案1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B中溶液呈橙色;未检出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方案2中检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选择溶液是由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决定,其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9 . 硫氰化钾(KSCN)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但会污染环境。预测浓硝酸能与KSCN反应以消除污染,现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能被氧化为黄色的可聚合为红色的
【实验一】
取2 mL浓硝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的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突然剧烈反应,红色退去,放出大量红棕色气体。
(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预测剧烈反应后含硫产物可能是______
【实验二】
将实验一放出的气体通入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过滤、洗涤后的白色沉淀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
(2)该实验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证据是______,白色沉淀为______
【实验三】
(3)另取少量实验一最终所得溶液,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含有
(4)经检验实验一放出的红棕色气体中含NO2,但NO2不一定是的氧化产物,理由是______
【实验四】
(5)某同学向待测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浓硝酸,最终未得红色溶液,由此得出结论:待测液中不含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10 . 为探究类卤离子SCN-与Fe2+的还原性强弱,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配制0.1mol/L的KSCN溶液、FeSO4溶液;
②向0.1mol/L的KSCN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向0.1mol/L的FeS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④向等体积、浓度均为0.1mol/L的KSCN和FeSO4混合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中配制FeSO4溶液应将其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并加少量还原铁粉搅匀过滤后使用
B.实验②中MnO可将SCN-氧化为(SCN)2
C.实验④说明还原性:SCN->Fe2+
D.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5Fe2++8H+=Mn2++5Fe3++4H2O
2023-12-27更新 | 5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二诊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