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镁固体在氯化铵中溶解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实验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

实验一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二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三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四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五0.01mol/L蒸馏水,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已知:①;②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通过实验一和二,氢氧化镁溶解可能是铵根或者氢离子作用的结果
B.若加入试剂X为0.1mol/LHCl溶液5mL,实验现象为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与实验一形成对照,可以说明溶解
C.实验三和四中加入可以排除的干扰,因为溶液显中性
D.通过以上四个实验证明,溶解的原因是和形成了更难电离的
2024-05-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四)
2 .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未排序)
①将A装置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中的试管微微加热
②将仪器B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③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
④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仪器B上提
⑤反应结束后,再将仪器B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
B.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③⑤
C.进行操作③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生成
D.当时,NO、尾气可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024-01-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小组尝试制备并探究的某些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1)该小组用合成


①写出用A装置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为使在D中充分混合并反应,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b。
③B中圆底烧瓶中放固体,则分液漏斗中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
A.浓       B.浓       C.浓       D.冰醋酸
④装置D除了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易堵塞导气管外,还有何不足之处:_______
(2)该小组为探究溶液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5g,分别加入到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资料:a.;b.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1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
25mL1.0mol/L溶液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①经检验实验2中刺激性气味气体有;另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小试管中气体为
②已知灰白色固体中含有。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取洗涤后固体15.3g,刚好溶于1L0.2mol/L稀溶液,再滴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白色沉淀28.7g,则灰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
③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溶液中大,与反应快。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实验实验装置现象
3两试管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试剂X是_______
④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5: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45mL无水乙醇无明显现象
55mL乙醇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经检验为)
⑤实验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能与反应生成的结论。
2022-04-2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九)化学试题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4 . 某实验小组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装置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CO2
B.C装置中盛放的是Na2O2该装置中会发生2个反应
C.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O2
D.本实验最后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F中收集到的气体
2020-11-23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按如图装置探究氯气和双氧水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浓盐酸注入试管中,在盛NaOH溶液的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
B.NaOH溶液不可以用水代替
C.由反应H2O2+Cl2=2HCl+O2可证明非金属性:Cl>O
D.仅根据此实验现象无法证明一定是氯气氧化了H2O2
2021-05-13更新 | 84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湘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6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
资料:①为红棕色,它可以将还原为
②生成的反应为:

(1)实验室常用硫酸与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制备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使用的硫酸比用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预测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向试管中溶液通入至饱和,溶液变成红棕色,静置后,溶液的颜色从红棕色慢慢变回黄色。静置后,溶液慢慢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①甲同学认为溶液变红的原因是通入后,水解程度增大,形成胶体。乙同学根据的性质否定了这一推论,原因是___________
②静置9小时后,溶液变浅绿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产生蓝色沉淀,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
③为了探究如何缩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I重新配制的溶液中通入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微热,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Ⅱ往5mL重新配制的。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
2024-03-0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寒假作业检测化学试卷
7 . 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固体和75%硫酸制备,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e。

(3)的性质探究
ⅰ)探究与水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三颈烧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计算0~50s烧瓶内的变化速率__________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与水发生反应,其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ⅱ)探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1: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请完成表格。

操作2

现象

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8 . 某小组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资料:i.(极浅蓝色)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浓盐酸
iii.单质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iv.在干燥环境(浓)中较为稳定

(1)浓与Cu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酸分子的氧化性强于氢离子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按加热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反应阶段阶段一(加热初期)阶段二(继续加热)阶段三(加热后期)
实验现象铜丝表面逐渐变黑,溶液接近无色,无气体生成大量刺激性气体产生,溶液变为墨绿色,试管底部产生灰白色沉淀试管中出现“白雾”,浊液逐渐变澄清,溶液变为浅蓝,灰白色沉淀增多

(3)经检验阶段一中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的产物为,请从物质性质和结构角度解释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小组同学为探究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4)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用语描述实验④中溶液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可知,铜与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
9 . 某小组探究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及其速率,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已知:ⅰ.具有强氧化性,能完全电离,易被还原为
ⅱ.淀粉检测的灵敏度很高,遇低浓度的即可快速变蓝;
ⅲ.可与发生反应:

编号

1-1

1-2

实验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立即变蓝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与KI反应的速率,小组同学分别向两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并记录变色时间,如表。

编号

KI溶液/mL

溶液/mL

蒸馏水/mL

0.4%的淀粉溶液/滴

溶液/mL

变色时间/s

2-1

2

0

2.8

2

0.2

立即

2-2

2

0.8

0.2

2

2

30

(3)实验2-1不能用于测定与KI反应的速率,原因有无时反应生成少量后淀粉立即变蓝,无法确定反应的浓度变化外,还有____________
(4)加入溶液后溶液变蓝的时间明显增长,甲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先与反应,使降低;
猜想2:先与KI反应,
①甲同学提出猜想1的依据:由信息ⅲ推测,的还原性______(填“强于”或“弱于”)KI的。
②乙同学根据现有数据证明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补全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文献表明猜想2成立。根据实验2-2的数据,计算3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6)实验2-2中,30s内未检测到反应,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2条)。
2023-04-22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是一种绿色净水剂,易溶于水。某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制备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C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得知装置D中吸收的为装置A中生成的25%,不考虑其他消耗,若装置D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只有,则生成_____
实验(二)探究的性质。

实验中观察到b中溶液变为蓝色,a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并产生气泡。
(4)酸R选择稀硫酸,不选择盐酸,其主要原因是_____;酸R选择稀硫酸时,从d口逸出的气体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排放至大气中。
(5)当选用硫酸时,装置a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6)另设计一种方案确认有产生:_____
(7)向另一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为紫红色。不能证明氧化性:,其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