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8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质间的氧化性大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的离子反应式为ClO-+Cl-+2H=Cl2↑+H2O
B.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起吸收尾气的作用
C.CCl4可用淀粉溶液替换
D.试管下层出现紫红色,可证明氧化性:Cl2>Fe3>I2
2024-05-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FHgkyldyjhx02
2 . Ⅰ.对甲苯磺酸是一种白色晶体,熔点107℃,易溶于醇、醚和水,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实验室利用磺化反应制备对甲苯磺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分水器,其作用是使回流的水蒸气冷凝进入分水器,有机溶剂进入烧瓶,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当分水器中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
B.分水器可将反应体系中的甲苯移除
C.烧瓶中不需要添加沸石
D.冷凝水从x口进入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根据对甲苯磺酸的结构,有同学推测对甲苯磺酸的性质和硫酸相似,进行了如下探究:
(3)对甲苯磺酸可能是强酸,电离方程式:,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___
(4)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蔗糖迅速变黑。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具有___________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酸性
(5)向吸收液中滴加一定量___________溶液,仍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不具有强氧化性。
A.Ba(OH)2                    B.NaCl                           C.CaCl2
Ⅲ.对甲苯磺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乙酯。
将0.2 mol丙酸(M=74 g∙mol−1)、1 g对甲苯磺酸和0.24 mol乙醇(M=46 g∙mol−1)加入三口瓶中,加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分别经水、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后进行蒸馏,蒸出17.4 g馏分。
(6)计算该反应的产率____。(产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7)请评价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浓硫酸做酯化反应催化剂的优点___________
2024-05-02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3 .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实验操作(未排序)
①将A装置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中的试管微微加热
②将仪器B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③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
④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仪器B上提
⑤反应结束后,再将仪器B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
B.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③⑤
C.进行操作③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生成
D.当时,NO、尾气可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024-01-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实验小组研究的反应,装置、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
i.先向硬质玻璃管中加一定量钠,再迅速通入至澄清石灰水浑浊,然后点燃酒精灯。
ii.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iii.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iv.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为C
B.步骤iii证明也可以发生类似于的反应
C.步骤iv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
2023-11-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中的能否被金属钠还原,进行实验:
①在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逐滴滴加溶液,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②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水浴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还可能观察到钠块浮在溶液表面,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实验②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溶液变色的原因与产生的气体无关
C.实验③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D.上述实验能证明溶液中的可以被金属钠还原
2023-05-07更新 | 168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镁固体在氯化铵中溶解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实验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

实验一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二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三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四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五0.01mol/L蒸馏水,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已知:①;②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通过实验一和二,氢氧化镁溶解可能是铵根或者氢离子作用的结果
B.若加入试剂X为0.1mol/LHCl溶液5mL,实验现象为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与实验一形成对照,可以说明溶解
C.实验三和四中加入可以排除的干扰,因为溶液显中性
D.通过以上四个实验证明,溶解的原因是和形成了更难电离的
2024-05-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四)
7 . 实验小组研究Na与CO2的反应,装置、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
i. 通入CO2至澄清石灰水浑浊后,点燃酒精灯。
ii. 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CO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iii. 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iv. 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的目的是排除O2的干扰
B.步骤iii证明白色物质是Na2CO3 与 NaOH
C.步骤iv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 2H2O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CO2与金属Mg也可能反应并被还原;CO2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
2024-02-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8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实验⑤
方案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i.H2O2H++HOHOH++O
ii.BaO2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和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实验③可证明H2O2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实验⑤的白色沉淀经检验为BaSO4,但不能证明溶解度BaO2>BaSO4
D.可用BaCl2、MnO2、H2O检验长期放置的Na2O2中是否含有Na2CO3
2024-01-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9 . 用如图装置制备次氯酸并验证其氧化性。可以与含水碳酸钠反应得到气体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中每生成16.8g碳酸氢钠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
B.装置乙中盛装的是浓硫酸
C.将装置丙中次氯酸溶液转移到装置丁中的具体操作是打开关闭
D.装置丁中溶液酸性显著增强可证明次氯酸的氧化性
2023-05-08更新 | 68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10 . 类比推理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转化为灰色,则溶液和过量反应现象也相同;
②少量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少量通入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③乙醇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酸,则乙二醇与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二酸;
④HCl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推出HBr一定条件下也能被氧化为
与水反应置换出证明非金属性F>O;推出C与反应置换出Si证明非金属性C>Si;
⑥向中加入少量水,伴随放热现象,则向中加入少量水,也伴随放热现象。
A.3个B.4个C.5个D.6个
2023-07-13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