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2 道试题

1 . I.如图所示,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在A试管里加入 2 mL 浓H2SO4,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H2SO4接触,加热进行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导入B试管的品红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浓H2SO4反应,铜作___________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停止反应后,将B试管取下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将铜丝嵌入胶塞侧面的凹槽中,使铜丝可以自由抽动,该设计的特点是___________

Ⅱ.请回答:


(4)已知稀硫酸能与硫代硫酸钠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H2O+S↓,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0.1 mol/L Na2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5 mL,反应温度10℃
B.0.1 mol/L Na2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10 mL,反应温度10℃
C.0.1 mol/L Na2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5 mL,反应温度30℃
D.0.2 mol/L Na2S2O3和H2SO4各5 mL,加水10 mL,反应温度30℃
2024-03-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测试卷(六)
2 . 研究小组探究与水反应。取粉末加入到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

ⅰ.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ⅰ.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ⅱ.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现象ⅰ可知,与水反应有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2023-12-15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 9月开学练习化学试题
3 . 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广泛用于生活中作消毒剂。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的氧化能力与介质pH的关系(已知溶液呈绿色,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开始前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装置A中浓盐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
(3)由实验推知,A中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若装置C中绿色溶液变为紫红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根据此现象判断的氧化性强于
(4)有关高锰酸钾的实验及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装置试剂R(5 mL含0.1 mol·L 的溶液)现象(通入乙烯的体积相等)
溶液较快产生黑色沉淀
KOH和溶液紫红色溶液较慢变为绿色溶液
稀硫酸和溶液紫红色溶液很快变为无色溶液
①已知实验Ⅰ中氧化产物为,则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介质pH越低,氧化性越___________(填“强”或“弱”)。
4 . 模拟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无水CaCl2可用于吸收氨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NaOH溶液
B.装置③中气体呈红棕色
C.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空气可用N2代替
D.装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有HNO3生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甲烷还原氧化铜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常用的方法为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共热,产物中有少量的副产物丙酮(),丙酮可与水混溶。
   
(1)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实验中先点燃_______(填“A”或“D”)处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此时的状态为_______(填标号)。
A.关闭、关闭             B.关闭、打开             C.打开、打开             D.打开、关闭
(2)装置A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试管内壁加一层铝箔不仅能使药品受热均匀,还能_______
(3)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装置DEFG
实验前装置总质量/g180.0277.8311.5301.0
实验后装置总质量/g177.2279.6312.6301.0
若装置D中的氧化铜全部被还原成铜,则气球中收集到的由D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此条件下,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023-02-21更新 | 960次组卷 | 56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7 . 向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滴加溶液时的实验现象加热浑浊液时的实验现象
溶液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生成
0.005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有少量气泡生成
0.0005未见浑浊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8 . I.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及性质验证的装置图:

(1)在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F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装置H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84消毒液(含10.5%NaClO和少量NaOH)与75%医用酒精能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2)将25mL无水乙醇配成75%医用酒精,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填名称)。

(3)实验Ⅰ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在3min时变蓝,21min后蓝色褪去,实验Ⅱ则在8min时变蓝,49min后褪色。实验中,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是_______,而后碘被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导致蓝色褪去。对比实验Ⅰ和Ⅱ的现象可以说明乙醇被NaClO氧化,理由是_______。实验过程,测得实验I中混合溶液的pH由12.38逐渐增大至12.80,说明乙醇与NaClO反应可能生成_______
2022-12-1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其还原产物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
A.Na2SO3溶液与HNO3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4)B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022-12-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氧泡泡是近些年兴起的氧系清洁剂。其去污及漂白有机色的效果十分不错。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氧泡泡产品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1)已知: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易与水反应,受热易分解,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将少量过碳酸钠产品加入水中,放热并会产生气泡,甲同学认为气体是,乙同学认为气体只含不含,请推测过碳酸钠遇水产生氧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不用写出反应条件):_______
(2)若选择下列装置验证过碳酸钠遇水的气体成分。

若甲同学结论错误,乙同学结论正确,则B中应该盛装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
(3)过碳酸钠制备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步骤①一般控制在常温进行反应,原因是_______
Ⅱ.可以选择以下哪种试剂来洗涤产品过碳酸钠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蒸馏水             B.饱和碳酸钠溶液             C.无水乙醇             D.冰水混合物
(4)过碳酸钠有效与否一般是判断其活性氧(过氧化物)含量。其测定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②再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则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已知:2Na2CO3.3H2O2~KMnO4比值为5: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