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

——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在核阴影笼罩下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三年零一个月,停战谈判持续了两年之久,出现了边打边谈、以谈促打的局面。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直很注意战争局部化的问题,严格限制了作战的规模和作战手段;同时,鉴于现代局部战争中军事行动和政治斗争紧密交织,中国一方面组织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十分注意运用谈判斗争等形式,争取达成对我方有利的战争结局。抗美援朝战争为我军打赢现代局部战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民统治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摘编自丁伟《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


(1)根据材料,归纳抗美援朝战争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林则徐奏曰:“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于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致于误系。”……“师夷¨是对“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的突破。…这种陈腐观念在片战争时期仍相当顽固。道光帝将林则徐筹计“船炮”二事的奏折批为“无理!可恶!”“一派胡言”,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郑剑顺《晚清史研究》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议战》中说:“其所以严武备,绝较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所以恁其文、饰善后者,尤当倍急于平时之日。”可惜的是,急速发展的政治形势给新思想全面实施的时间太过短促了。……新思想萌发于片战争前夕,其目的即在于反击英军侵略,解除民灾难,严重的战争形势迫使搛抗派只能偏重于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学习,因此使新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现实功利色彩。一旦战争结束,以“制夷”、御侮为核心内容的新思想也就降低了号召力,在“抚夷”、“柔远”思潮占主流的晚清社会环境中,“新思想”显得不合时宜。19世纪50年代,林则徐、魏源先后去世,他们的爱国进步思想再也难找到后继者了。

——吕琮《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新思想为何难以实现》


(1)结合材料一,归纳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综合材料分析林则徐的新思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2021-10-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进入人类学上的“古人”阶段。“古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存较为丰富,特别重要的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生存的环境差不多,周围湖泊河流和岸边浅水中生活的鱼、蚌、螺等是其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他们过着渔猎兼采集的生活。许家窑人和丁村人遗址出土的石器多用打击碰撞法制造。他们在打制石器时,两石对击冒出火花,或在砍砸树木时,较长时间的摩擦生热而引起燃烧,这样就导致了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这种方法,到古人时代大概已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古人阶段,人类排斥了血亲婚配,盛行族外婚,这大大加快了人类自身体质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延续了几千年,当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时,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作用得到大大加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几个氏族公社组合成一个部落,以后发展为部落联盟。部落有部落的首领,部落联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到后来,私有制不断发展,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人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强调“克已复礼为仁”,主张“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反对在社会动荡时代的一切“僭越”。而韩非子则强调“然则今有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唐月《试论儒家、法冢、道家政治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材料二   在君臣关系方面,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是建立在礼义忠信的基础上的,而法家则认为君臣之间关系的最佳状况是臣子尽力,君收其利。而要做到这一步,君主不一定要有超众的才能,而要有相当的驭臣之术。为防止君轻臣重的现象发生,还提出“尚法而不尚贤”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得其时顺其势.频频取胜。商鞅变法所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孔工为鲁大司寇行摄相事,企图实施礼治但在“春秋无义战”的语境下却是逆时而治,最终无法推行,被人认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传承》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儒家与法家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儒、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命运及原因。
6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建立后……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军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这是以姬姓周氏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侯后形成的……被封的主要有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之后、殷商之后、重要方国等,其中前三种为西周王朝的主要支撑力量……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型,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迎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演说(1925年)

材料三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内容,并简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汾钢铁公司始建于1958年,曾是全国56家地方钢铁骨干企业之一。1965年,公司成功试制出高频螺旋缝焊管,填补我国钢管生产空白,产品被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中国导弹研发等重要工程。改革开放后,临钢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于1987年建成炼钢生产线,于1989年完成中板生产线改造,结束了有铁无钢、有钢无材的历史。1998年10月,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临汾钢铁公司重组改制为“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和“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速技术装备升级,全面优化工艺结构。其中,3300mm中厚板生产线、不锈钢热处理酸洗产线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营业收入由改制前的8.67亿元增长到102亿元,利税由0.68亿元增长到7.4亿元。

——摘编自《临汾钢铁公司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临汾钢铁公司建立发展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汾钢铁公司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024-05-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63根据毛泽东的设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87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2017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十三大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特点。
2024-05-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

——摘编自李馨《帝制并非自为——对于袁世凯称帝原因初探》

材料二   自复辟消息传开后,全国多地商业均受打击。如无锡,“当地金融机关亦立时收紧,现洋甚缺,无处搜罗,以致各项商业交易骤静”。一些西方的舆论也表示了对民国前途的担忧,如字林报社论略云,“中国将从此而分裂矣”。而伍廷芳则认为“帝制问题从此可永远解决也”。更有人指出“多一次流血,而人民之脑海中即深一层共和之观念”。

——摘编自周峰《张勋复辟后各界态度及思考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中心》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华民国建立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有颇为深刻的认识。他说:“原来政治是民意造成,不独‘德谟克拉西’(民主)政治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即独裁政治、寡头政治,也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无论何种政治,总要有多数人积极的拥护——最少亦要有多数人消极的默认,才能存在。所以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

——摘编自许增紘《民众觉悟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袁世凯复辟态度的转变历程,说明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勋复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024-04-04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等《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成功执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边区第二届参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86人;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边区浓厚的民主与抗日氛围,与国民党的假民主、真独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出资出粮出人力,各方进步人士积极献计献策。如陕北著名士绅李鼎铭等11名参议员提交的“精兵简政”议案,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推开后,达到了精简、统一领导、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能、节约五大目的。同时,抗战期间有4万多名有志青年经过敌占区到延安,爱国青年们讲:“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毛还有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摘编自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