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材料二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说明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2023-09-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即明朝中叶以后)的中国,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摘编自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并谈谈对“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的看法?
3 .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15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
4 .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在这五千年里,中国文化出现了三座伟大的高峰,分别是春秋战国、大唐盛世、赵宋之世。可以说,这三个时代是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时代。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春秋战国思想文化发展为主题写一则短文,标题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11-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制度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封建官僚机构形成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创新的表现。并从当时的“历史潮流”的角度,阐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主要职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同世界各主要国家近代企业制度的演变一样,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在其生成、演变的过程中,大致上经历了“特许制”与“准则制”两大阶段。在近代公司法尚未制定和颁行之前,所谓的特许制则是经地方封疆大吏奏准后的特许。如轮船招商局的设立即不是依照适用法律注册登记的,而是经地方官员向朝廷奏准后设立的。这在轮船招商局最初发行的股票中写得十分清楚,轮船招商局“奉直隶爵阁督部堂李奏准设局招商”。这一由地方大宪奏准设立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特许制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体制下,由谁奏设,谁就取得了该设立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如奕䜣所说:“招商局由李鸿章奏设,局务应由李鸿章主政。”早期的企业设立特许制,以及特许制下的地方大员掌控制,是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1872-1883轮船招商局早期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轮船招商局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的题词。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近代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初形成,主要是在农耕地区。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荆楚文化,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文化,以墨子为代表的下层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形成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价值观念。后来,又不断地融合了一些源于其他族群的文化,尤其是游牧民族文化、佛教的文化、伊斯兰的文化、基督教的文化。而所有这些源于其他族群的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土地上生了根,实现了文化的中国化,和中华文化共同体原先基本价值观念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稳定的文化基础。

材料二   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的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新文化运动后期,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所代表的新的价值观和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模式,劳工、农民方才得到关注,这一文化运动方才接上了中国的地气。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青年运动必须和工农相结合,它才具有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材料三   (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二)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三)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四)忆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佛教文化为例概述“其他族群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共同体有机构成部分”的关键及过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共同体深刻裂变的轨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接上中国地气”的着眼点,并结合国民党一大内容进行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要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挑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培养“通解外国言语之人”,以“救目前之急”,于是清政府创建了京师同文馆。在建设近代军事工业过程中,奕䜣等人认为“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从中悟出语言文字仅是皮毛,实乃“西学”之末,远远不足以应对涉外事务。他们建议“采西学”,探得“西人制器之法”,方为“中国自强之道”。奕䜣于1867年上奏请设天文算学馆,试图利用“天文”、“算学”这两个在传统学术里还有一点地位的名目,将“西学”课程融入京师同文馆课程体系。

——摘编自赵鲁平《晚清时期三所同文馆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京师同文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2024-03-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作品内容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新中国》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发明《电世界》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2024-03-06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名称,并指出汉武帝派遣哪位人物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
2023-11-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荣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