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社会的国体是地主阶级专政,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体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其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何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时期专制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专制主义中央集制度的发展与史实须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五四’的视野来打量《新青年》,它是‘大众启蒙的先声’;以现代文学30年的眼光来审视,它是‘文学激进的号角’;以20世纪的历史来反省,它是‘世纪空谷的绝响’。”

——摘编自何毅《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选择的角度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史观不断发生变化。如表是中国学者将历史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后史观变化的统计。

时间学者著作史观
1849徐继畲《瀛寰志略》“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对中国中心论史观提出异议,力斥“中华外夷”乃千年谬论。
19401949周谷城《世界通史》反对“欧洲中心论”,用全局来考察世界历史。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著的世界历史著作。
2023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应摒弃“西方中心主义”,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史观变化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以一千钱装为一畚,用其令、丞的印封缄)……钱善不善,杂实之(钱质好坏都应装在一起)。出钱,献封丞、令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不敢选择)。

——摘编自《金布律》

材料二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放弃了国家铸造铜钱的权力,开放私人制造货币……政府拿不出足够的铜来铸钱、发行货币,把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交给有铜矿的地方势力。虽然吕后在位时曾收回铸币权,但汉文帝时又重新允许民间私铸铜钱。《西京杂记》第三卷也曾提及“吴王(刘濞)亦有铜山铸钱”。《古泉大辞典补遗》载:蒋伯斧所藏“高抑四铢”“临菑四铢”“阳丘四铢”“东阿四铢”“宜阳四铢”“姑幕四铢”,皆出于齐地。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最后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汉武帝又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发行货币,从而防止了又一次恶性金融膨胀。

——摘编自边东平《西汉萌芽的金融膨胀与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半两钱的相关规定。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铸币权的变化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4-03-28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形式多样的歌舞百戏很多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表演形式多样。如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表演艺术,像弹唱、小说、说话等;以叙述故事为侧重的表演活动,如百戏、杂剧、宫调等;还有以竞技为主的表演活动,如投壶、蹴鞠、相扑等。宋代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分布较广,有大型综合表演场所—瓦舍勾栏,有供人休闲娱乐的茶坊、酒楼等,也有专门搭建的乐棚、彩楼,甚至有随机的露台、空地都成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

——摘编自段淑心等《由娱乐方式变化看唐宋社会风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游击队单独的活动,在主要集团军的战役上并没有决胜的意义。可是,无数游击队的不断的动作,却是非常伟大的力量,像连续的滴水可以蚀穿石头,使敌人的交通迟滞、阻塞企图暴露,军心动摇,汉奸政权也不稳固,兵力不敷分配,给养断绝,经济资源被破坏,有生力量被削弱。

——摘编自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在华北、华中(含华东)和华南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1938年年底为58.8%,1939年为62%,1940年为58%,1941年为75%,1942年为63%,1943年为58%。至于同期国民党军队在这些地区所抗击的伪军,只在1943年有10%,其他年份里伪军均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所抗击。

——摘编自阎治才《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为壮大抗日游击队伍的力量,1940年9月,新成立的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在顺德县西海乡涌口村的一间茅屋里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建立一支八路军、新军式的抗日武装。1941年7月中旬,日军指使汉奸李望鸡所率的两个团向西海外围推进。西海根据地林锵云通过群众工作,积极联络当地乡绅,发展中间势力,做好充足准备,击退了李塱鸡军的两次试探性进攻。这场战役中广游二支队只有三四百人,却打垮了伪军一个师的进犯,毙伤伪团长兼“前线总指挥”祁宝林以下共500余人。这就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被誉为“西海大捷”。

——摘编自李金哲《华南抗日纵队的建立与华南敌后战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海战斗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请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史实,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对当时(国民革命兴起阶段)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

材料二   1944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全国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迅速地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24—1944年这20年间,国共两党力量的强弱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材料中任意提炼一条历史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在土地是最大最重要财富的远古社会,这是何等重大的转变。土地私有,失去了按血缘分封各级贵族的经济基础,邦国消亡,立郡县就成了时代的必然选择。郡县不是封邦,而是直属中央、完全听命于中央,由中央直接委任、撤换地方郡守县令的地方政权。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据杨百胜《商鞅变法法理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封建国家确立赋役制度的基础。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租庸调这一地租形态的实现,是由口分田和永业田的生产物共同来完成的。口分田出租,永业田则是庸调之所出。与均田制配套的府兵制,就是获得官府授予土地的百姓,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发生战争时就从军打仗,参战的武器和战马自备。这样,既保证了兵源,又减轻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均田制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也把唐王朝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埏等《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有关“土地”的措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重大的转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均田制”推行的历史时段,并分析均田制如何“打造了最强大的初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024-05-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