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161次组卷 | 7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寒假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下面内容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A.强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公有制相结合
B.明确了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
C.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冲击了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元化的观念
2024-02-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1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东晋和唐朝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注重对意境的描绘B.都体现了时代特色
C.都重视人物形色表达D.绘画技法缺少传承
4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31更新 | 120次组卷 | 68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洋务运动是个双向活动,即中国学习西方,接纳西方文化,西方各国向中国传授先进技术,协助中国建立西式的工厂、学校、机关……所以它的成行只必须具备另一个重要条件:西方列强的意愿。“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因此,列强的需要毕竟与中国的国情需要“里应外合”了。

——摘编自高路《洋务运动发生的必然与偶然》

材料二   自轮船(洋务企业的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材料三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奎润等认为洋务运动产生的恶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康有为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6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造成这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7 .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2023-12-20更新 | 78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 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臭、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A.理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历史缘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36次组卷 | 45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