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①      ,理由是        ②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③     ,其奏设的背景是     ④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⑤          
2019-10-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 . 学制大变革

材料一   “西方事事有学,处处有学,国家用人皆取自专门学校,应请各省悉设学堂,自各国语言文字以及种植、制造、商务、水师、陆军、开矿、修路、律例各项专门名家之学,博延外洋名师教习,三年小成。……其他工艺各徒,皆取最精之国,从而取法。”

——选自1895年张之洞《吁请修备储才折》

材料二   保邦致治,非人无由…….要之皆就已有之人才而甄拔之,未尝就未成之人才而教成之……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

——选自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

材料三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癸卯学制》(1905年)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


问题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观点上的异同。
(2)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两份奏折产生的历史背景。
(3)谈谈你对“清末学制改革”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青浦、宝山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3 . 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痛哭不止,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上述材料可作为研究以下哪一问题的一手史料
A.秦代长城损毁严重B.秦始皇暴政
C.民间对暴政的态度D.孟姜女生平
4 .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
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
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
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5 . 1999年去世的曾联松先生生前保留了一封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寄给他的信,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约合现在五百元——编者注)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从史料的性质来看,对此信解读正确的是:
A.提供新中国国旗设计者的第一手史料
B.新中国国旗设计者受到了国家的奖励
C.可以把这封信归类为政府档案一部分
D.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一份直接史料
2019-08-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实业救国”思潮。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思潮”有如此解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业救国思想蔚然成潮。

材料一   (英国)国势之盛,人民之富,商力之雄,天下无与为比。识者推原事始,归功于《富国策》一书,彼仅商务一端,而四海方行,遂成此亘古未有之盛事……(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

——陈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1896

材料二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国人之无常识也,由教育之不革新,政府谋新矣而不当,欲自为之而无力,反复推究,当此兴实业始。

——摘自张謇《张季子九录》(20世纪初)

材料三   中国民族、民权两层已达,唯民生未做到……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1912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以发展实业为主要内容的施政纲领。唐绍仪在就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时即发表演说:“新政府成立后即分设农林、工商二部,其宗旨,即在振兴实业。”

——《唐总理在参议院演说辞》,《申报》(191243日)


(1)按创办时间先后,将下列近代中国实业排序。(填字母)。

(2)近代中国实业,有清政府主导筹办,也有民族资本创办。下列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企业的是(二选)
A.开平矿务局   B.先施百货公司   C.大清邮政总局   D.天津永利碱厂
(3)概述实业救国思想蔚然成潮的时代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认识。
2023-04-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某兴趣小组就“大汉王朝”研究主题收集了下列史料,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宰相在政事堂商议国事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首创中朝制以抗衡相权D.建国之初采用汉承秦制
8 . 上海历史的变迁

材料1:图片中的上海历史


材料2:传教士笔下的上海租界

1877年,美国人狄考文在租界的格致书院讲解、演示电的原理,用电引燃爆竹,慕名前往听讲的有五十多人,“观者无不赞美,无不欣悦”。             

﹣﹣熊月之《格致书院与西方传播》

1882年,康有为乡试归途经上海,见“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于是大购西书而归,从此大讲西学。这一次上海之行,成了他学术、思想的一大转折点。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问题:
(1)请你在材料1中选取符合“上海:城市建设的变迁”这一主题的史料(填写字母)并简要分析上述字母代表的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建设变迁的原因。
字母原因
    
    
    

(2)结合材料及已有知识,谈谈你对康有为“上海之繁盛,益知西人治术之有本”的看法。
2019-11-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7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9 . 《裁撤无用之船精炼兵船懿旨》

前经设立海军事务衙门,特派醇亲王奕譞(注:光绪之父)总司其事,举凡造船、购器、选将、练兵,均应由该衙门主持考核,次第办理。目前应办事宜,以操练轮船为最要,尤以裁节冗费为最先。各省所有轮船,每年养船之费甚巨,考其实际,大半供解饷、运械之用,甚至终年往来江海迎送差遣。以有限之帑金,供无益之靡费,年复一年,船日朽坏,人日懈惰,设有缓急,毫不足恃。现在海不扬波,绸缪未雨,必须将无用之船分别裁撤,腾出饷项,精炼兵船,为有备无患之计。著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将各该省现有大小轮船可留者若干,可裁者若干,分晰开单,咨商海军衙门汇核具奏。该督等均为国家倚任大臣,务当破除成见,核实办理,不得听信管带之员迁就因循,坐糜饷项。其裁撤之水勇,在船多年,如有熟习风涛沙线之人,尽可挑选留用。前令曾纪泽、许景澄所定快船四号,不久亦可驶到,需人正多。李鸿章等尤需将管带快船之员留心物色,务得果敢耐劳、不染习气之人,预为初步。……总之,创立海军,事关重大,一切机宜,该衙门责无旁贷。嗣后各该省于海防应需购买器械,拨用经费等项,均著先期咨报海军衙门,斟酌妥善,再行办理。

光绪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注:1887.5.21)

——《清末海军史料》


问题
(1)懿旨提出的改革内容主要有哪些?
(2)该懿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
(3)你如何看待该懿旨?
2019-11-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口述史料包括口述传说、口头谣谚和口述回忆等。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A.盘古开天辟地
B.二里头文化遗存
C.《史记》
D.《蒋介石日记》
2019-10-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