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战国末期法治盛行,荀子面对法律的客观存在及实际价值,予法以独特位置,由此他提出(     
A.天人合一B.严刑峻法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
2 .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对此进行反驳的史料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是
A.电影《南京!南京!》(2009年)
B.《蒋介石日记》(1915-1945年)
C.《东京日日新报》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
D.《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

欧洲

中国

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

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

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

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

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

——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5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5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刘备仁德爱民、尊贤礼士,关羽勇武过人,义重如山;《杨家将》讲述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的动人事迹。这反映明清小说(     
A.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7 .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饰以各种沟通天地神人的动物,文字则大都铸于器内、器底等不太被人注意和不影响纹样的次要位置。东周时,铭文逐渐由器内移到了器表,文字形体美则成为了器物装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化B.文字具有特殊审美价值
C.汉字发展具有自身规律D.青铜器的祭祀功能改变
2023-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1)某校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览胜”主题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环节一:图片展示布置。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环节二:遗址简介说明。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历史遗产简介说明
文艺复兴发源地之一
古埃及法老集权统治的体现
古代城邦国家重要遗址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

——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材料四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

——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结合材料四,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2023-07-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意大利人)《十骏犬图之七・茹黄豹》。郎世宁的画(  )
A.能促进中国绘画技艺的长足进步
B.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C.意在写实,属于典型西方油画
D.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
10 .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院校参加。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A.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作用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价值和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2023-03-30更新 | 16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