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务繁多B.社会矛盾尖锐C.君主专制强化D.内阁票拟频繁
2021-01-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代竖格玉牒表示辈分,每页16行竖格,按辈分顺序依次记载宗室、觉罗子孙的情况,包括名字、职衔、封号、生卒年月日时、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职衔等。这些玉牒(  )
A.翔实记述了清代贵族发展脉络B.表明清代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
C.提供了研究宗法制的可靠史料D.说明清初皇族具有平等的思想
3 . 据史料统计,1912-1921年,荣氏企业的福新粉厂陆续建成开工8个厂,茂新粉厂也从两个厂增加 到4个厂,面粉日产能力占全国的1/4,几乎操纵了全国的面粉市场。张謇的大生纱厂一厂新增纱锭5万枚,郭氏兄弟的永安纺织公司的初创资本达到600万元。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晚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民族企业摆脱对外依赖D.民族工业发展适逢良机
2021-04-24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的办法,于是粮票出现了。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后来每个省有了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密某些市还有自己的市粮票,俗称本地吃。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矿厂、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从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糖、白糖、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现了凭票定量供应。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城镇粮食的凭证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家规定居民口粮按照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在这种物资奇缺的时期,被称为宝中之宝的粮食,以这种方式被国家严格控制。

——摘编自陈煜《中国生活记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票证”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围绕论题展开叙述。)
6 . 如图为重庆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年画《龙凤呈祥》,描绘了“麦穗飞凤、钢水化龙”的景象。该作品体现出
A.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国民经济实现均衡性发展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背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的建交方式。

材料二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

——摘编自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指出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下中国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并简述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为80年代更为多样化的关系创造了条件。第一,由于双方最高层达成了谅解,为双方领导人经受反复的挑战和压力创造了基础,更重要和更深层的关系最终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第二,向美国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具体史实,指出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中国提供的解决方案。
9 . 下表是《秦律》内容的不同记载。

由此可知《秦律》
A.作为第一手史料,完全真实可信B.主要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
C.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D.体现了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2020-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且于国际联盟中……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该史料从侧面说明
A.民族救亡意识促进了实业救国的高涨B.抗日战争使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机遇
C.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默许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020-08-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