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2017-12-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树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5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中央机构图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图二,指出唐代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归纳该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2)图三与图二相比,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与那位皇帝有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并指出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演变规律。

2017-11-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

①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既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②,可以勤远略③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员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他们又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高,如生产的炮弹箍不合格,战时要锉平后才能使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深受其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

注:①覃思:深思。②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③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

回答:

①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②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实现其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

5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反映出哪种选官制度的弊端?对此,隋唐时期创制了什么新制度?此种创新有哪些进步性?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为处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美国宪法规定了怎样的制度?有何特点?这一制度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这些新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16-12-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地方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旨诏,地方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地方官员还要定期朝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
(6)综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 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 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 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 历史》 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造成了什么危害?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3)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