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7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 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新青年》(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D.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1931年9月 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 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脊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
2024-04-08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2024年3月提交两会审议讨论的两高报告统计,一年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万件,同比增长1.8%;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8万人,同比上升40.8%。这反映出(     
A.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提高B.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得到完善
C.社会营商环境面临挑战D.政府重视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
5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某一政治报告的部分内容。该政治报告(     

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不许中途妥协

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

动员一切力量,配合同盟国,彻底打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国际和平

A.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总方针B.肯定了持久战的重要指导作用
C.决定要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D.对民族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谶纬之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这主要说明这一时期(     
A.儒学开始成为迷信B.汉代儒学走向僵化
C.儒家遵循“天命观”D.儒学陷入式微境地
2024-04-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关于先秦时期的事件或思想,据此推知(     
时期事件或思想
尧舜禹时期禅让制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春秋时期郑子产“不毁乡校(郑人讨论国事的地方)”
春秋末期孔子“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A.诸子思想之间的激烈交锋B.中国古代民主传统的发展
C.阶级立场影响各自的主张D.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
2024-04-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8 .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30年间,资产阶级对旧礼教、旧风俗有理有据地展开批评,努力宣传自由、平等和博爱,试图创立一种崭新的社会风俗,他们将社会风俗的改良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革命政策的积极推动
C.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
2024-04-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有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层。中央所做的事是极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的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中国古代中央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不再下去了,县衙门与农民家庭大门之间的距离是交给地方的,所以构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和地方自治体制。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执行政府命令,事实上政令和人民接触时就转入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发挥效力的是绅士。自治团体由当地人民具体需要中发生,而且享受着地方人民所授予的权力,不受中央干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材料二   虽然清末成立的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中国固有传统中依然可以找到其影子。18世纪后,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县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广东等省的县丞、巡检司与典史已经开始划定分辖区域,打破了原来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格局。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正是延续了这一方向,在县下划分出更多的分辖区域,以便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管理。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各种协会的成立成为了乡村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凝聚力所在。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完善乡村治理格局需要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协调,尤其是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推进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如何形成互动的良性治理格局更是乡村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鼓励乡村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明确其基本职能,积极营造属于乡村成员民主协商的新领域成为发掘乡村社会秩序活力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径。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基层治理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基层治理的认识。
2024-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10 . 南宋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明显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D.传统经济结构崩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