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6-11-21更新 | 6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月)摘编

孩子的游戏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吧,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绅士与农民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
总结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今后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上述那些简单的口号,内容渐渐充实,意义渐渐明了起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湖南农村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对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

——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

——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和平外交实现大突破的重要过渡时期。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新中国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大调整,使得我国对外关系实现重大突破。

材料二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和基本出发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

——以上材料均摘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外交的调整方向,并分析调整的历史意义。
5 . 中西文化思想的冲突,传统与西化的相斥相纳,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

——王岳川《去中国化——18世纪以降西方现代性战略》

材料二 在孔家思想统治之下……中国文化的改变,至多只有皮毛的改变,没有彻底的主张。……直到民国四、五年以后,开始有了些人作了片断的个人主义言论。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有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

文章标题发表时间作者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
中国新文化之趋向
1922年2月张君劢
评中西文化观1924年6月杨明斋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1933年7月陈高傭
全盘西化的理由1934年陈序经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教授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1935年6月22日叶青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文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二三十年代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提出的几种出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2024-04-0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蒙古自13世纪初崛起之后,先后发动三次西征,对中国,对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他是征服寰宇的战士和世界舞台上敏捷的骑兵,用威严之足登上时运的马镫,用权力之手击打傲慢的君主。她的钢矛上的火花像风一样,把世界上的歹徒从国土上消灭。”

——施都丁《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序言〉译注》,魏曙光译

(注:《史集》是14世纪成吉思汗后裔统治的伊利汗国宰相施都丁主编的世界通史著作)

材料二   “那暴君啊,人家都称他为王中之王,就是成吉思汗呀,就是他逞着豪强,把个雄伟的亚洲变成了一片坟墓……这个专灭人之国,杀人之君的凶汉”

——摘自伏尔泰《中国孤儿(全译本)》,范希衡译

(注:《中国孤儿》是1755年伏尔泰改编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的作品,在法国演出后取得了巨大反响)

材料三   蒙古人对贸易的重视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视。蒙古人不仅鼓励和推动贸易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扶植新产品和新商品……在蒙古人提供的保护之下,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也更加充足……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的商人及其他旅人的休息之处建起了大量旅店,也设置了巡逻兵,在丝绸之路上维持治安。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导致一些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商路。其中之一便是热那亚航海家哥伦布。

——摘编自【美】梅天穆《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二者展现的成吉思汗形象有何不同?
(2)相比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西方学术界对蒙古征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禽蛋向来为珍贵食材。鸭蛋因抗温性强,保质期比鸡蛋长,又可以在河湖大量养殖,集中贩卖,因此我国城市地区长期以食用鸭蛋为主。19世纪后期,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然后利用机器制咸蛋品后销往海外,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这无意间扩大了城市的鸡蛋供给,城市饮食遂出现变化。期间,《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称鸡蛋为“最佳食物”。在此现代化的论述下,鸭蛋逐渐退居二线。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到1919年时,华商蛋厂已达百家之多。在华商茂昌公司的联络下,1934年蛋厂已成立联合组织,该组织与英国粮食部签订合约,实际上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蛋品贸易。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

——摘编自张宁《从鸭蛋到鸡蛋——近代中国城市的禽蛋消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禽蛋消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蛋品行业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碰。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延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边疆治理制度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时间起因结果
九一八事变193119319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2月,东北全境沦陷。
长城抗战193319331123时,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为例)193519355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日方借口提出了蛮横要求。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达成《秦土协定》,中国国在冀、察二省主权大部丧失。
七七事变193719377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37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37年之前日本侵华过程中中日互动模式。
(2)根据材料,指出七七事变后,中日互动模式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9-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