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2021-11-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为某学者绘制的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传播路线图。


——摘编自侯亚梅《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

材料二   在距今35002200年前,欧亚大陆两端东西方文化元素交汇融通的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强,此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已经由亚洲北部转换到亚洲中部干旱区的绿洲路线,东西方文化、思想和技术通过这条绿洲路线不断碰撞和融合,迸发出创新的火焰,为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董广辉、李若《丝路之前的东西方交流》


(1)若要证明如图结论成立,你认为应依托哪种方式获取哪种类型的史料?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旧石器时代到距今2000年前东西文化交流传播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中国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宋婚姻习俗的变迁】

材料一 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世人多以能与世家大族通婚为荣。旧士族之间互相通婚,门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抵消门第差距,以致唐太宗时下诏限定“陪门财”。唐朝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漠,不仅有和亲政策下的异族通婚,妇女再嫁也十分普遍。唐代公主中再嫁者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就更少了。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出于门阀士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择偶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官僚择婿更看重金榜题名之人。婚嫁论财的社会观念盛行,厚嫁之风成为惯例,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宋初尚允许妇女再嫁,南宋后社会对妇女道德诉求则日趋严格。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习俗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唐宋婚姻习俗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战场。二者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但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日矛盾是决定一切的。两个战场的配合是主要的,从整体上和抗战全过程来看,中国是在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个战场”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个战场的关系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战场的局面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2021-03-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随着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在新政开展的过程中,从督办政务处的设立到1906年全面的官制改革之前,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商部、巡警部、学部以及练兵处、财政处等几个新机构,并裁撤了一些旧衙门,与此同时,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也在相应地进行。

19017月,清政府按照在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行政体制改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西周灭亡的次年,周平王在东都洛邑即位,此后进入东周。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是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法家提出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已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   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积极作用。
(2)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有何突出变化?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说出图1、图2、图3、图4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
10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