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并题词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三个?1988年又设了哪个经济特区?
(2)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3)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的浙江,有哪两个城市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2 .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
(1)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2)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

2019-08-10更新 | 6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一课一练
3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所述“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材料肯定了该制度哪方面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试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和其领导人。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2019-08-09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统一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2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到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3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4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根据材料1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2)根据材料2回答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3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个方面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2019-08-06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列四幅图片是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各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图四之后中国发生什么大事?
2019-08-05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的设置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请回答:
(1)“两位先生”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封建文化的原因。
(3)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鉴秦设相之患”的?为什么?
2018-12-0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外古今,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

材料二   读下列图示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018-12-06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

6位
西汉47位
182位
两宋121位
4位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唐宰相急剧增加、明代急剧减少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其变化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二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2)写出材料二文献的名称及其制定机构。材料二反映了何种政治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18-12-0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