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在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一直是衡量一国强盛的最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任选某一时期或某一个国家,分析其制造业变化的情况,并进行合理解释。
2023-01-14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12-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20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7月,中央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1951年初,长沙市合作社联合社(19513月成立)协同文艺、金盆、岳麓、会春4个区下辖27乡共组建20个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1952年初,有入股社员41266人,股金4.2亿元,辖猪肉、生资、送货、稻谷收购等站39处。

1951--1954年供销社、私商、国营在长沙市商品流转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长沙市供销社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系统负债总额近10亿元,负债率近90%,下岗人员达数千人。从2001年开始,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全面的改革改制,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全社建立了有1450个村级站的农资连锁服务网络和200多个农村生活用品连锁超市,“新网工程”基本覆盖到行政村;创办、领办了7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了梦洁、金苹果等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和品牌。2020年,全市供销系统实现营业总收入102.3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出合理解释。
2023-05-0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遭到西方国家多重封锁。面对困境,宋庆龄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于1952年1月创办了对外报道刊物《中国建设》。该刊物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了工农业经济建设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通过人民的生活变化来宣传新中国,如《厉行节约就是更快地建设》《我们驾驶第一架客机去拉萨》等。《中国建设》努力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传播真实的中国声音,成为沟通中外的重要桥梁。

       ——摘编自徐锋华《<中国建设>的创办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宣传》等

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建设》写一篇能够反映当时情况的短文。(要求:题目自拟,价值取向正确:史实准确,符合时代背景;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12-22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6 . 宣传画作为一种简洁的视觉化图像语言,是历史的形象记录,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图1、图2分别是1951年、2013年创作的宣传画,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加紧生产,多打粮食)                    图2(新市民篇)


从多角度比较图1、图2中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的相关信息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材料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状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表数据变化状况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