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边疆治理是任何一个致权都要面临的问题。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治理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辩其流脉,不外乎两种:一是“因俗而治”,一是“边疆内地一体化”。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含它而存在,而是互为参用。均对中国边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陈跃《中国边疆治理政策的双重变奏》


试结合清朝边疆治理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0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高考质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京剧的孕育要从1790年开始。各大戏曲名班进京献艺,由此产生了京剧。京剧采取了简单且富有变化的板腔成为唱词的基本形式,语言贴近民间口语,易于艺人把握和民众理解。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自然科学渐渐传入中国,社会上进步的思潮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养料。同治、光绪年间,江南经济发展,交通较为便利,北京戏班中的名角南下,由此京剧艺术在南方日渐流传开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变得开放,人们的戏曲观也得到改变,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增强。在改编创作剧目时,强调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演员通过和笔者(文学界人士)接触,提高了戏曲演出的整体水平。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与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京剧工作者创造出集抗日、生产、教育为一体的新剧本,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得到改善,京剧也慢慢开始复苏。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而我们要加强京剧文化的传承,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摘编自李雅欣、段妍《论述京剧的孕育、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征》等


上述材料体现了京剧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征。从中概括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特征概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1948年,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韩振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矛盾变化,自拟具体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1889698454491100000
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据《上海研究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上海交通工具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二 ㊣190835日,上海第一次通行电车,自静安寺至外滩,两旁观看者很多,且有带着照相机拍照的,但乘坐者仅24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这是因为当时有“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的谣传。㊣19241217日,北京电车公司在天安门南举行通车仪式,据《晨报》报道典礼毕,有中外来宾数百人,分乘八辆花车,以天安门为起点,经东单、东四…西四、西单至天安门”,绕行一周。“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秩序甚好。电车初行,王钟麒在《神州日报》撰写社论,痛骂洋人搜刮金钱,断绝人力车夫的生计。㊣19291022日,北平发生人カ车夫砸毁电车的事件。据记载,当时砸毁有轨电车63辆,电车站闸5座,轰动了整个北平城。

——摘自仲富兰主编《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840-1949


(2)围绕“电车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众反应”,自拟一个论题,从材料中选择恰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所选材料恰当,论述角度多维,逻辑严密。)
5 . 如图为宋明山东各区域市镇数量变动图,如表为明朝山东各区域人口与市镇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践户故人口密度市慎数业
鲁北34003080.5203
鲁凸北675364951
鲁西南1147284740
鲁中南15973336.330
鲁东1441773831

(注:宋明时期的山东地区范围与现在大体相同)

——据郭栋《宋明时期山东市镇的分布与变化研究》


提取上述图表中宋明间山东市镇分布变化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2021-05-05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空间地理角度是党史研究的新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建设"和"改革"任选一个角度,阐释材料观点。
7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制度变迁既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又是向更有效率的制度演化的过程。制度变迁可能在以下意义上发生:


说明:

①增添型:原有各种制度保存,产生新的制度。

②全变型:原有制度本身演变成新制度。

③减少型:原有制度结构中的一些制度因失去存在意义而消亡。

④位移型:在现有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生了变化。

——据[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所述制度变迁的某一种类型进行合理解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


——据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020-08-24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展示了一幅如此光怪陆离的纷繁景象,以致我觉得:诸如外来帝国主义、西方影响或资本主义及封建剥削等局限性的理论,都无法对之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变化的动态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选取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材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