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

年代资料   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
1901德国
《大清帝国》插图
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
1923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
1950
1997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
2004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

——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清代乾隆时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1759)(局部)


《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揍,百货骈阗”的市井风貌;也有金榜提名后的喜庆场景,图中前一艘船的灯笼上写着“翰林院”“状元及第”字样,右边船上敲锣打鼓,后面跟着的大船上是及第的状元和花轿,岸边、墙头上、店铺里、酒楼上,所有人都向船上张望。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家恢宏的胸襟,首先呈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辽阔上。时间上贯通古今,空间上囊括环宇,恢宏胸襟,至此而极。太史公写《史记》,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止,述接近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史记》采用纪传体,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史学体例,其优点为能兼容并包,天下巨细,靡不可收而载之。

在空间上,太史公于写中国历史以外写他所能知道的整个世界,匈奴、朝鲜、大宛,列传。写及大宛,兼写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枝、大夏、身毒等国,人迹所至,日月照临,全写到《史记》里面去。这是一部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历史,可以当通史与世界史之名而无愧。

时间、空间极为辽阔的贯通古今中外的历史,不易写成,亦难精确详瞻,史学家缩小研究范围,以断代史、专门史、专门问题作为毕生沉潜的天地,为自然的趋势。历班彪、班固、班昭而写成的《汉书》,为西汉两百年的历史。《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50万言,《汉书》写两百年的历史,80万言,可见《汉书》保存历史之功。

——摘编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适切角度,自拟主题,为司马迁的《史记》写一篇历史书评。(要求:选取角度与拟定主题相匹配,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评述清晰,作答要素应包含主题、具体评述和相关历史背景,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主要经济区分布相比,宋朝主要经济区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乙己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鲁迅笔下的一个经典小说人物,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书生,孔乙己是小说中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懂得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有点自恃清高,却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赚钱,虽然写得一笔好字可以替人抄书换饭吃,但又好喝懒做,不得不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也不时因而被打,他的穷酸书生气和脸上的伤痕,成为咸亨酒店里一众镇民的笑料。后来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断了腿,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了最后一碗酒后,久久没再出现,“大约……的确死了”。


注:《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长衫”是读书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孔乙己文学”引发谁的焦虑?》(《联合早报》2023年3月17日)


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形象是怎样炼成的?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底层知识分子,孔乙己能否脱下长衫而自谋其他出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对历史的理解,进行合理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向。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学者钱谷风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

——摘编自钱谷风《清王朝的覆灭》等


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试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五四运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和1947年反美倒蒋运动被誉为近代三场"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一页。她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了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铸出多姿多彩的大唐风采。…唐朝是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有信心也日积月求。……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流动的频仍、日趋繁杂的地方事务,促使地方自行摸索治理之道,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渐削弱,安禄山反叛、黄巢聚众流窜,终至掏空唐朝的威权体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