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荆公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于是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荆公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诸法。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故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岁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理财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太宗即位之初即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认为:“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是民凋”。唐初,对外面对突厥屡次进犯,多采取讲和安抚。国家政令、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如果要改变政令、法令,皆宜详慎而行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做数种条。若遇大辟之罪,必须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他认为隋文帝事皆自决,不任群臣是导致隋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选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其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作用。
3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材料   东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所谓“部曲制”),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如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人参加讨卓战争,地方豪强率部曲归附曹操的先后有李典、许褚、任竣等人。……西晋末的大混战,豪强世族不仅没有受到多大冲击,反而以北方陆续逃来的大量农民扩大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实力。

——摘编自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有学者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动乱分裂为后来隋唐的再统一孕育着条件。请归纳这一时期孕育了哪些统一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即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京畿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一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嗣传》记载,如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

——摘编自高凤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导致哪些危害?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材料二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新设数停业数实存数资本总数(万元)
1912232372714
1913116422890
191483473842
1915104534522
1916104595198
1917115655557
191816221038808
191816221038808
1919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
(2)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
(3)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三、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并归纳汉代为保证选官质量而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的地位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7 . 民族政策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摘编自马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轨迹》

材料二   1945~2001年我国民族制度的主要大事

1945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善国内少数民族待遇。
1947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确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   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984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1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中共民族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选取任意一个阶段说明它的作用
8 .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饿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落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概括其治理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2021-06-09更新 | 277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2021-06-08更新 | 813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