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既有争辩也有共鸣
C.都主张中央集权制D.思想主张日益趋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 的主张。诸子提出以上思想的目的在于(       
A.推动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进一步瓦解B.创立新的学派以指导各国实行变法
C.希望自家主张成为统一天下的思想D.为后世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源头活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越陌度阡的“从师游学”成为社会风尚,孔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农学家许行游历滕国时也是“徒数十人”。下列对当时的“从师游学”,认识最准确的是
A.说明了官学教育已不复存在B.加速了学派间思想的融合
C.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异彩纷呈D.激励了知识分子参政热情
2022-03-06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4 . 战国时期,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至学宫兴盛时期,吸引了各国学士有“数千人”。他们各述政见“不治而议”,如《宋子》《田子》等诸多著作也诞生在此,被后人称为“齐国的最高学府”。这说明
A.战国时期有自由的学术氛围B.稷下学宫是齐国的议事机构
C.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始于齐国D.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中心
2021-04-21更新 | 68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天津卷)0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侧重于实现人生价值B.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
C.蕴含服务社会的理想D.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4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7 . 《论衡·效力》曰:“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的“贤才之臣”指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
A.平民B.士C.商人D.新兴地主
2020-08-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16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这是指
A.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
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2020-05-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四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
10 .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2018-05-08更新 | 2113次组卷 | 44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