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
2021-06-01更新 | 25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时期,曹刿出身微贱,却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自荐于鲁国国君为将,打败了大国齐国;晏婴本是夷人,辅佐齐国三代国君,位至齐相。这类历史现象
A.推动了尚贤举能思潮发展B.反映出齐鲁引领社会转型
C.标志着布衣将相局面形成D.表明了新旧贵族势不两立
3 . 春秋战国时期,文士“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行(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氛围宽松B.儒学的影响力式微
C.士人地位显著提高D.诸子百家趋向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2020-06-11更新 | 52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第二场是儒道之争;第三场是儒法之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学说成为各派众矢之的B.争鸣涉及人生和治国方面
C.各家流派矛盾尖锐不能调和D.儒法之争实质是显学之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艺文志》记述了部分稷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表明(     
A.国家大分裂容易出现“百家争鸣”B.稷下学宫造就“百家争鸣”的局面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规模大D.诸子百家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7 . 先秦时期,外交“辞令”的发展经历了由群策群力到个人随机应变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社会转型的大趋势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诸侯之间征伐不断D.各国交往日益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该图主要反映
A.诸侯国致力于文化发展B.各地区文化渐趋大一统
C.各地区文化有一定程度交流整合D.中国境内存在多个经济文化中心
9 .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材料说明了
A.轴心时期文明是一切文明成长的资源
B.回归原典是文明复兴的唯一路径
C.轴心时期解决了未来文明发展的问题
D.轴心时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资源
2019-10-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B.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C.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