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汉书·艺文志》推测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道家是出于史官,法家是出于理官,墨家是出于清庙之守,阴阳家是出于历法之官,从而把诸子学说和各个王官一一对应。这可以用来说明(     
A.儒家学说地位居于首位B.先秦的天文历法成就突出
C.商周王官之学内容丰富D.诸子之学受王官之学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       
A.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B.齐国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
C.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联系紧密D.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四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这反映出(       

主张

出处

“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

《左传》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2022-07-01更新 | 491次组卷 | 12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颂扬尧舜禹的仁德,崇敬周公对他们的精神传承。墨子将自己的理想推源到夏禹,盛赞其为天下人劳苦,也看重尧舜时代的古朴。这反映出
A.儒墨两家对尧舜禹形成共识B.诸子百家注重对历史解释权的争夺
C.中国文化扎根于久远的传统D.墨家挖掘出上古文化更多元的价值
6 . 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
人物国别活动事迹
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
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

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B.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
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
2022-04-16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为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君子”内涵的演变。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西周早期官员、绅士等贵族阶层
西周中期有德行的贵族统治者
春秋时期有德之人

A.官僚政治开始萌芽B.贵族政治开始衰落
C.人文意识得到发展D.礼乐文化走向瓦解
2022-04-1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020-08-29更新 | 1325次组卷 | 12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官学教导贵族子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西周教育重视
A.德育培养B.体育锻炼C.智育开发D.全面发展
2020-06-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