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
C.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交融D.与汉族高门氏族通婚
2020-08-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资州刺史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上述材料表明
A.庶族地主长期把持东晋朝廷要职B.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C.高门士族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基础D.东晋更加注重官吏德行的考察
2020-08-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梁将陈庆之评论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这表明本时期的民族交融
A.使少数民族生产方式转变B.使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使少数民族加速汉化进程D.为汉族补充新鲜血液
2020-07-21更新 | 41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魏征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2020-05-13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2020-05-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484年,孝文帝颁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卖,离职时移交下任。这些措施
A.拉大了官员的收入差距B.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C.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状况D.促进了均田制顺利推行
9 . 如图反映的史实共同说明了改革者要(  )

商鞅:南门徙木立信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迁都
A.讲究得当的改革策略B.拥有不畏权贵的勇气
C.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D.具备执法如山的决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广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包括(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③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④南伐和迁都都有一定阻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