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2017-08-29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均田制的实行②俸禄制的实行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①②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④③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

——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原因。

5 . 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2016-11-27更新 | 89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嘉祥一中高一5月质检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

——肖黎《魏孝文帝评传》


(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
8 .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③④

9 .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2016-11-27更新 | 100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曲阜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10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2016-11-21更新 | 19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山东聊城四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