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
2023-10-08更新 | 180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混战不断,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之外,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请指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哪个政权(     
A.魏、齐、北魏、隋B.秦、前燕、北魏、隋
C.前秦、北燕、后秦、唐D.魏、前赵、后赵、唐
3 . 下图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此外,还出现了大量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据此可推知(     
   
A.魏晋时期鲜卑民族普遍养蚕缫丝B.孝文帝改革推动华夏认同的产生
C.丝绸之路在魏晋时得到极大发展D.民族交融促进了当时的生产发展
2023-10-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这主要反映出西晋时期(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B.宗法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强化
C.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D.取消了依据德才选官的制度
5 . 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南朝时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B.生产技术革命性进步
C.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D.孝文帝进行大力改革
2023-09-11更新 | 70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A.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B.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7 . 《魏书·高祖纪下》记载当时皇帝下诏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史书记载的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8 . 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政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游牧民族,他们生存于汉地之外,与汉人定期贸易,经常进行劫掠;另一种具有双重性,把游牧军队和汉人的官僚机构结合起来,并向农民征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类政权可能分别为匈奴、拓跋鲜卑   ②南方的民族交融效果更显著
③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                    ④各民族之间是共生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2023-08-28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10 . 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