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应在本地参加府试获得解送资格,若要离开本籍,到其他府州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为冒籍。这一规定(     
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B.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促进了官僚政治日益成熟D.缘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通典》中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白居易在为崔玄亮所作墓志铭中也指出:“自天宝以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这表明当时(       
A.城市对乡村的文化优势日益增强B.选举体制变革推动士族的中央化
C.地方人才跨区流动机制逐渐改善D.经济重心变动影响人口迁移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列举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文化教育政策。由此可知,唐太宗时期(     
序号文化政策
完善并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官学制,各级、各地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中央建立了统管学校的国子监,其下有六学二馆,生徒有一定限制,每旬皆有严格考试要求
学校教育以经学为中心,唐太宗组织人员编写教材,颁布全国,作为学校统一课本
A.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得以确立B.科举考试的程序逐渐规范
C.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所扩大D.传统儒学的内涵得到拓展
4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4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代中期以后,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的地位不断上升。到唐末,枢密使有了专门的办公机构——枢密院,“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局面最终确定。这一现象的出现(     
A.表明三省六部制度已经瓦解B.成为宦官专权的根源
C.说明了唐代中枢机构的异化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7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由此可知,科举制时期(     

时期

宰相总数(人)

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

唐穆宗时期

14

57.1

唐文宗时期

24

75

唐懿宗时期

21

81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
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D.维护了士族贵族的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中后期,皇帝在对藩镇长官所进表疏予以批答的同时,还就其中涉及当时政务的内容颁发敕书,出现了敕书与批答并行的情况。批答由翰林学士草撰,不用中书、门下两省印,也不加盖翰林院书诏印,具有皇帝自行发出的性质。这现象反映出唐代中后期(     
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宰相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