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汉书·公孙弘传》

材料二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 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入朝,累转左补阙。……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野佥载》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公孙弘“为博士”、傅畅“至于上品”和崔湜 “入朝”的原因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二到材料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在当时有何意义?
2022-02-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后汉书·许荆传》记载:“许武以弟许晏、许普未显,欲令成名,乃剖财产为三,自取肥田广宅,二弟所得悉劣。俾弟得克让之名而得选举。后复会宗亲泣言所以分产取讥意,悉推财产于二弟。郡中翕然称之。位至长乐少府。”这体现了
A.财产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B.察举制的弊端
C.选拔官吏以品评等级为主D.科举制的演变
3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 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 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二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了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19-10-01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寇列传》)这一现象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7 . 察举制已经为布衣贤士打开了入仕之门,地方官举荐“孝廉”,有吏有民,经皇帝策问后再授官。东汉时还要经过朝廷的考试,有的考政事对策,有的考章奏文法,有的考明经律令。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察举制开始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为科举制的产生提供了借鉴
C.科举制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产生
D.察举制是汉代官员产生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
2016-12-12更新 | 5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