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九品中正制度的正式形成
C.察举制度出现弊端D.门第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唐朝,科举制度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如秀才,“试方略策五道”,选拔经邦济世之才;明经考帖文、经问大义等,选拔精通儒家经典的人才……在考试过程中,应试者所写文章的文体、题目、内容一般都有统一规定,对应试者不偏不倚。而且应试者可以来自多个阶层,官僚之后和农民之子可以同场竞技,官僚之后若不能通过考试,一般也难为官,农民之子若能考中,则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并指出东汉察举制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积极影响。
2021-11-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汉时期盛行对人物的品评,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劭传》载,许劭喜好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品评的话题对象,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品评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察举制度的实施B.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推行
C.社会环境的宽松D.分科考试选官制度建立
2021-11-06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如孝廉、茂才异等(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标准
A.深受儒家伦理观念影响B.主要考察家庭背景
C.以考试成绩为重要依据D.更加看重个人声望
2020-11-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意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科举制从整体上影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学术长达一千年。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制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的有哪些变化?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2020-01-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019-12-21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1-11更新 | 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