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土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善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及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
2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立嫡以长不以贤”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A.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B.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D.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2022-07-01更新 | 3526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70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8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发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举制存在的弊端B.察举制的进步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D.世官制的沿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察举制和科举制简表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对察举制与科举制予以简要评价。
2020-1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摘编自《后汉书·顺帝纪》

材料二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

材料三   

朝代

录取进士总数朝代总年数

宰相总数/进士出身数

唐代

6646

289

368/126

北宋

18523

167

224/204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科举制产生的社会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康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二   今立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房玄龄等《晋书》

材料三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