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一舞、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管子》

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高,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郭、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彻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全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或巨颜批发交易,十分不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飧(吃饭)计。大户ー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饿肚子),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明朝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1)材料一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3)材料三中的现象使北宋货币发生了什么变革?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货币变革的原因。
(4)材料四体现出明朝手工业出现了哪种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因素。
2 . 明清时期,专业市镇如雨后春笋涌现。 江南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市镇,如棉花及棉纺织业市镇、蚕桑及丝织业市镇、粮食贸易市镇等。长江中游地区即有陶瓷业市镇、茶叶市镇、造纸业市镇等。这些专业市镇的出现,表明了
A.重农抑商政策被弱化B.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D.区域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地租形态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C.农产品商品化提高D.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2021-11-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明代,广东有“贾人子”于广利王庙香火财产中“三次计借过数百金,才出洋(贸易)便遇寇劫取”。清代,江西南昌县有姓蒋者,因家贫“乃质衣冠,得钱八百,贩粟五斛,肩鬻于市”。这说明明清时期
A.金融市场竞争激烈B.经商观念较为浓厚
C.商贸活动获利丰厚D.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2021-11-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从而使京师到各行省都有陆路交通干道。水运费用较陆运更少。邱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河漕视陆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做法
A.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B.表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C.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坊市界限开始打破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工商食官制度已打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正德时期,徽州出现了外出经商的热潮,弘治以前“读书力田,间事商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而经商的丰厚利润也让一些士大夫纷纷出外经商,“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这表明
A.封建小农经济解体B.商品经济影响观念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经世致用思想逐渐盛行
9 . 明初,和前朝一样把“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划为“游民”,凡“游民"官府“则逮捕之”,但不同意“工商技艺之子,不预土伍”的主张。这说明,明代
A.严厉推行重农抑商B.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C.抑商政策有所松弛D.商业发展空间缩小
10 .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宋代的农业B.唐朝的金融C.元朝的外交D.明朝的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